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揭秘: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手稿為為何只剩半部

揭秘: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手稿為為何只剩半部

簡介:據王笑文統計,遼寧省約有150萬冊古籍。與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古籍收藏量大,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居全國之首。在古籍專題展覽中,被譽為省級圖書館瑰寶的蒲松齡手稿聊齋誌異受到特別關註。聊齋誌異經歷了什麽樣的起伏?為什麽只剩下壹半?

王笑文說,省圖書館收藏的聊齋誌異手稿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寫的。聊齋誌異壹書寫於康熙初年。它最初是由蒲松齡寫的,並告訴村民,然後修改,最後在康熙中期定稿,歷時40多年。蒲松齡死後的50年間,只流傳著壹些手稿,而蒲松齡的手稿壹直保存在山東省的蒲氏宗祠裏。鹹豐年間,溥七世孫普傑將聊齋誌異和雜著等幾部手稿帶到東北的沈陽定居,並傳給了兒子溥。蒲在占有手稿期間,將聊齋誌異手稿的壹半借給了別人,但未能歸還,所以直到現在他還不知道這壹半手稿的下落。為什麽這壹半手稿留在遼寧?王笑文說,溥·郝穎死後,他把手稿交給了他的第五個兒子溥·文山。蒲文山是壹位學者,曾擔任西豐縣圖書館館長。他比他父親更重視聊齋的手稿。在此期間,許多人互相借錢並預購,包括日本人的高價購買,但遭到了樸文山的拒絕。沒想到,在土改期間,普文山珍藏多年的這半部手稿也丟失了。

1947年冬天的壹天,在西豐縣政府工作的劉波濤去元寶溝村視察工作,在農會舊書堆裏發現了壹封信和兩本褪色的藍布皮線裝書。他打開頁面,看到了來自孤獨工作室的奇怪故事的字樣。經過仔細檢查,劉波濤發現這兩本書是用早期的竹紙制成的,很可能是蒲松齡的手稿。據劉波濤調查,蒲文山是蒲松齡的第九代後裔,曾擔任西豐縣圖書館館長。1948年6月,劉波濤找到了蒲文山,經蒲文山鑒定,他從舊書中找到的手稿確實是蒲松齡的手稿。但蒲文山在土改中的遺稿是兩封四封,而劉波濤只有壹封兩封。另外兩個字母在哪裏?經過多次詢問,終於發現這兩個手稿是由壹個叫王的女人帶到哈爾濱的。連夜給哈爾濱市政府寫了壹封求助信,請求協助尋找王在哈爾濱的工作單位,並把原書找回來。信寄出五個月後,劉波濤收到了從哈爾濱發回的聊齋誌異的兩個手稿。兩封信和四卷書,是辛苦找到的,是孤獨工作室的奇異故事的壹半。

1950年,蒲文山將手稿捐贈給政府,並移交給東北圖書館,即遼寧省圖書館。王笑文說,蒲的聊齋誌異手稿有壹半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雨,終於在省圖書館找到了,真是萬幸。

  • 上一篇:打開喝西南收藏
  • 下一篇:收藏足球周刊,足球俱樂部的球星卡有收藏價值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