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人在談到明初使用的官瓷時,曾提到永樂、宣德年間在皇宮燒的很貴。那時候,甜美的棕色眼睛是標準,馬謖李青是裝飾品,鮮紅是寶貝。這段話很清楚地總結了永樂皇帝的瓷器,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和紅釉瓷器。
▌甜白葡萄酒很常見。
“清純美麗,非常合心”是永樂皇帝對心愛瓷器的贊美。甜白釉的顏色是在永樂創造和燒制的,清幽淡雅,創造了白瓷的新面貌。
明永樂甜白蓮紋梅花瓶
甜白釉瓷器是永樂宮使用的主要瓷器。據景德鎮珠山明代禦窯廠1989發掘報告,永樂早期的甜白釉瓷器占全部出土器物的98%以上。據學者推測,可能與永樂皇帝大量燒白瓷,以及王艷時期在北平居住,感染了元人尚白的風氣有關。因為是為了報答父母的恩情而修建的,金陵大報恩寺寶塔是用白瓦砌成的,所以推測大量的白釉瓷器不僅具有宗教意義,還承載了皇帝對父母的記憶。
明永樂甜白三系列竹壺
世界上同樣形狀的瓷壺不多。臺北故宮還有壹把同樣造型的壺,壺身飾有壹對青花竹柄。有學者推測兩者都是明初宮廷用的茶具。在廣東臺山的南宋沈船中,曾發現壹個外形相似的錫壺出水,有學者推測是穆斯林使用的湯瓶。
▌·馬謖·李青被授勛。
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鈷的礦物為顏料,在瓷體上繪制裝飾圖案,施壹層透明釉,在約1200℃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作品。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發色濃郁,染有青銹,形成獨特鮮明的風格。
明永樂青花蓮花盤
明永樂青花龍杯盤
在朝廷的要求和監督下,瓷器首先由內府“照樣制”,然後才照常送往窯廠生產。這時,正式作品形制規整、釉色純正、符合規範的現象開始確立。不合規格的作品往往被故意砸碎藏起來,燒制出來的瓷器作為國家禮儀或宮廷日常使用,或作為禮物送給外交國家。永樂、宣德年間,常燒制天球瓶、扁壺等大型器皿。
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壇瓶
明永樂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鮮紅是珍寶。
“要窮就燒紅”是景德鎮當地的壹句民間諺語。高溫紅釉器以銅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高溫燒制而成,是彩釉中難度最高的品種之壹。因為對溫度和氣氛的要求特別敏感,壹不小心就不是純紅了。因此,在景德鎮珠山遺址也看到了大量因燒制失敗而被砸碎掩埋的紅釉廢品。
從永樂時期開始,景德鎮就能燒出純釉的紅釉瓷器。壹改元代紅釉灰暗的釉色效果,以雞血般的色澤被譽為“雞血紅”、“大紅”、“寶石紅”。
明永樂紅釉暗龍紋高足碗
這個紅釉高足碗有壹個大的嘴,深墻和高圈。整個器皿都塗有紅釉,釉汁濃,色澤鮮艷,圈露充分。器皿內壁呈錐形,拱形,雙龍戲珠,外壁古樸無華。碗心有“永樂年制”雙線四字篆書,加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