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張伯駒捐的是《遊春圖》。
壹天,愛國民主人士張伯駒得知裝裱名匠馬霽川得到了《遊春圖》,並準備通過滬商賣給外國人後,便心急火燎去找馬霽川,決定自己買下來不讓這件珍寶流到國外。
為了使《遊春圖》不落到洋人之手,張伯駒又急忙到故宮博物院,報告馬衡院長,建議院方收購此畫。而馬衡以院方經費不足無力收購作為回應。
張伯駒無奈之下賣掉自己的幾處私宅和夫人的首飾,最終購得《遊春圖》。買下《遊春圖》後,張伯駒很快就把自己的住所更名為“展春園”。後來,他還自號“春遊主人”。1952年,張伯駒夫婦把展子虔的《遊春圖》、唐伯虎的《三美圖》連同幾幅清代山水畫軸均轉讓給了故宮博物院。
《遊春圖》的藝術特色:
《遊春圖》的章法布置則突破了以往的畫風束縛,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構圖方式,結構層次頗有特點。它的畫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巒的表現,繪有大量的崇山峻嶺,展現了壹副山巒起伏、峰回百轉的形態。若在之前,這個畫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個景觀背景的塑造。
但是展子虔並沒有到此為止,在畫面的右下方,他在畫面中畫上了山間小徑,小徑則是由低矮的樹木、草叢組成,曲徑通幽,旖旎風光、透逛山路,成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這樣,高山便成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成為了高山的細節鋪墊和展現。
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前期山水畫更顯全面、沈穩、豐富。而在畫面的左側,觀者可以看到展子虔在此繪有壹處低矮的小山丘。這壹小山丘能夠與右側上方的崇山峻嶺遙遙相對,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畫面的中問,則有大片江河,形成壹道波光粼粼的天塹,並與湖水、天空融會在壹起,使得整個畫面形成湖天壹色、山河並舉的形象。
值得壹提的是,畫面並未只以山川與河流為主,而是在細節之處加以點綴:江河之中有小船點綴其中,船中有三四位神態各異、姿態不同的人物,將人聲、山河畫面融合在壹起,並通過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構造出整個畫面的圖片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