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經是中國古文獻中的瑰寶,自1900年敦煌寫經卷在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後,密藏多年的敦煌文獻隨即流散,許多完整的寫經卷均被國外的探險家所劫掠。直到1910年,清朝學部才將劫余部分運抵北京。
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寫經,上起兩晉,下至宋元,其中的大部分是唐代的寫經卷子,並且有很多寫經卷子有抄經者以及年月的題記,為人們了解唐代經生及其書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目前國內收藏的敦煌寫經卷以國家圖書館最為集中,南京博物院藏有敦煌寫經30余件,由於這些寫經卷均具有久遠的歷史及不可替代的唯壹性,所以,這組經卷中的每壹件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收藏經歷以及極高的文物和學術價值。
南京博物院所藏敦煌寫經的時間跨度從北魏到五代,其中以唐代的作品居多,這些作品距今最遠的有1500年的歷史,最近的也有1100多年的歷史。所有漢文寫經中,除壹件為草書外,其它大多為楷書體和魏碑體。這批寫經的內容以佛經為主,如妙法蓮華經、佛說三十七品經、大乘入楞伽經、瑜伽師地論、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大般涅般經、大智度經、摩訶般羅密經等。這批寫經中另有老子道德經及春秋後國語的寫本各壹件,這在已發現的敦煌經卷中較為少見,其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不可低估。此外,還有兩件為唐朝時用回鶻文所寫的經卷,這在所發現的敦煌寫經中也不多見。這批寫經大多保存完好,其中最長的壹件有500行,長度達24米。
南京博物院所藏敦煌寫經的來歷也非比尋常。1936年,北平歷史博物館並入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所撥交的珍貴文物中,其中即有敦煌寫經4件;1942年,中央博物院組織工作人員赴甘肅敦煌縣,搶救性收購了敦煌寫經12件;建國初期,華東文化部將11件不同來歷的珍貴敦煌寫經撥交給南京博物院收藏研究;此外,晚清著名作家、實業家、收藏家劉鶚的後人劉厚澤,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及弟弟榮鴻仁,已故南京博物院女院長曾昭燏,著名書法家潘伯鷹,著名書畫家和古物鑒藏家秦古柳等,都將自己珍藏的敦煌寫經捐贈給南京博物院珍藏,從而使得南京博物院所藏的這批敦煌寫經更加具有史料價值、人文價值和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