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1475—1564)是文藝復興盛期意大利最偉大的雕塑家。他13歲進入著名畫家吉蘭達約的工房學習繪畫技巧,不久又進入了著名的“美第奇花園”接受了藝術訓練,在雕刻家貝爾托爾的指導下學習雕刻。在那裏他接觸到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更重要的是他和出入美第奇家族的人文主義學者,詩人如安基洛·波裏齊亞諾等接觸頻繁,這對他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裏他創作了最初的兩件大理石浮雕作品《梯旁的聖母子》和《堪陀兒之戰》,這兩件作品雖然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但已經體現出了米開朗琪羅特有的形體感覺,顯示出不凡的氣質。在他的雕塑中傾註了其滿腔的悲劇性激情。
米開朗琪羅《大衛》在當時,意大利的雕塑家們所見的希臘雕刻多半是希臘化時期的雕刻作品。《眺望樓的阿波羅》於1490年在羅馬被發現,盡管它只是壹件摹制品,但它的精湛技巧仍然深深地吸引了米開朗琪羅及其同時代的雕塑家。希臘化時期雕刻的追求強烈感染力和戲劇性效果的風格深深影響了米開朗琪羅。1496年米開朗琪羅來到羅馬,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創作了著名雕刻作品有《巴庫斯》《哀悼基督》。此時他的雕塑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期。
《哀悼基督》(現藏意大利聖彼得大教堂)高174厘米。為大理石雕像。作於1498—1501年。這件雕刻表現了聖母悲哀地哀悼受難的基督。聖母恬靜、典雅、慈祥,她以壓抑著悲傷的目光望著仰頭安息在她膝上的兒子。這件雕刻的構圖呈金宇塔形,效果樸實穩定。米開朗琪羅在聖母的肩帶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佛羅倫薩人米開朗琪羅作”。
米開朗琪羅《被縛的奴隸》1501—1504年,米開朗琪羅為故鄉佛羅倫薩創作了《大衛》雕像,這件作品成了文藝復興時期英雄的象征,也是文藝復興藝術風格的總結。《大衛》的原材料是壹塊被閑置了80年的6米高的加拉拉巨石。許多雕塑家曾想將它雕成巨像,但後來都放棄了。米開朗琪羅勇敢地擔當起了這項重任。用不到2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件巨作。在米開朗琪羅之前,多納太羅和委羅基奧都曾創作過同壹主題的雕塑。他們都將大衛表現為少年的形象,都選擇了大衛戰勝巨人後休息的瞬間來進行表現,而米開朗琪羅對這壹題材的構思設計不同於他的前輩。他將大衛塑造為壹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年輕的英雄。集中表現了他在激戰之前,目光投向地平線的遠方搜尋敵人。他的身體和面部的肌肉雖然處於靜止狀態,卻有壹種內在的緊張感和力量感。《大衛》是西方雕塑史上最傑出的男性裸體雕像之壹。這件雕塑也使米開朗琪羅在29歲時便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雕塑家。
在創作《大衛》的同時,米開朗琪羅還為羅多爾·達姆教堂創作了《聖母子》、為佛羅倫薩大教堂完成了《聖馬可》等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