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大部分是杏林的優秀手,醫術和醫德都值得稱贊。他們是中醫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名醫擔起了治病救人的重任,留下了感人的傳奇。
我們今天說的這位,就是民國時期我國中醫界的醫學專家張錫純。
張錫純出身書香門第,也是中醫世家。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的醫生。
張錫純小時候天賦異稟,幾歲就博覽群書,文采飛揚。所以我的父親,張丹婷最大的理想,還是希望張惜春能獲得功名和榮耀。
然而,張錫純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在孫山兩次考試都失敗了。於是廢除科舉後,張錫純成了當地唯壹能教代數和幾何的老師。這位老師工作了20年。
雖然張錫純在教書育人,但他並沒有忽視自己的醫術。他堅持在業余時間給人治病,還潛心研究西醫理論。
他發現,其實中醫和西醫並沒有明顯的區分,兩者各有利弊。張錫純開始潛心研究西醫,使中醫和西醫互相依靠,取長補短,治病救人。
為了更好地吸收西醫的優勢來彌補中醫的不足,為後人提供經驗,張錫純決定寫壹本醫學專著,探討中西醫的優勢。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錫純終於在1909年完成了《醫熱情》和《西錄》的前三稿,此時他已年近半百。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振奮人心。張錫純50歲了,終於得到了正式成為醫生而不是兼職醫生的機會。
不久後,直隸政府希望張錫純能在軍中擔任軍醫,張錫純欣然接受。他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離開了家鄉,跟著軍隊到處跑。但張錫純依然沒有忘記自己出書的願望,只是壹直沒有合適的機會。
當時沈陽有壹個?帝辛學會?壹位姓蘇的會員來北京申請專利,偶然看到了張錫純未發表的《西方醫學熱情錄》。他把這本書給另壹位同行袁先生看,他也非常喜歡中醫。看完之後,他驚嘆不已。
兩位會員回到沈陽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帝辛學會會長,並對張錫純的作品大加贊賞。社長也覺得這麽好的書沒有出版很可惜,於是派了兩個人去聯系張錫純,希望能幫張錫純出版這本書。
張錫純沒想到自己的醫學書籍會出壹本書,很激動,但當時很謙虛地問還有什麽需要改的。兩位成員非常確定沒有必要做任何改動,於是新社為張錫純申請了專利。多年後,這本書終於出版了。張錫純的書出版後,迅速聞名全國。張錫純直到五十多歲才達到事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