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將病因分為三類的最早著作是

將病因分為三類的最早著作是

最早將原因分為三類的著作是《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傷寒論》的雜病篇,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雜病診治專著,原名《金匱要略》。《金匱要略》是存放古代帝王講道和記載的地方,說明這本書的內容彌足珍貴。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25篇,60余種疾病,262個方劑。

主要癥狀是內科雜病,還有外科和婦科疾病,急救猝死,飲食禁忌等等。被後人譽為“方術始祖”。

流行版本

《傷寒論》出版後,由於戰爭等原因,該書很快流散於世界各地。到了北宋時期,翰林學士王鑄在宮廷圖書館的金匱要略中發現了壹封玉函,分為上、中、下三卷,實際上是《傷寒論》的節略本。

北宋時,校正醫書局整理《金匱要略》時,根據這本書,刪去了傷寒壹卷,保留了雜病、婦科病中下卷。《方劑學》第二卷分不同證型,重編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此後,其詞基本定型,並由此演變出各種版本。

北宋醫書局校勘的《金匱要略》初版於三年(1066)出版,但原版失傳。南宋時有壹版書帕本,早就失傳了。但有壹本明代佚名《疏帕本》,收藏於日本郁秀廳,現藏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到了元代,根據南宋紙本的抄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有壹本,書名為《金匱要略》,前言為《鄧臻序》,前言時間為《至元陳賡》(1340),是現存最早的版本《金匱要略》。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趙在出版《仲景全書》(稱趙本)時,根據鄧真本重印了《金匱要略》,這是現存較早的《金匱要略》版本,被國內學者公認為佳作。

明朝嘉靖年間(約1522 ~ 1566),俞巧石出版了《金匱要略方》(名為《俞》), 1929年商務印書館編的四輯《金匱要略》第壹次印本就是根據俞本抄寫的。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吳綿學出版了《古今醫制與正脈全書》,並刊於《金匱要略·玉函》(稱醫制與正脈版本)。四部系列第二次印刷(即1936印刷版)改為五本,而不是玉橋版。

清以後的出版物很多,有康熙二十二年的溫瑞堂(1683)、康熙六十年的寶輪堂(1721)、光緒二十年成都鄧氏家族的崇文齋(1894)、196543。

  • 上一篇:普洱茶的保質期
  • 下一篇:有什麽好看的日劇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