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有哪些描寫晚霞的詩句

有哪些描寫晚霞的詩句

描寫晚霞的詩句最有名的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

解釋: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原文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壹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壹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雖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暉,依舊能夠幻化成霞,綺麗滿天。

註釋

酬樂天:作詩酬答白居易。

顧:念,指考慮。

憐:憐惜,愛惜。

帶:腰帶。

頻減:多次縮緊。

冠:帽子。

廢書:丟下書本,指不看書。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醫的壹種治療方法。

隨年:適應身老體衰的需要,這裏指延長壽命。

諳(ān):熟悉。

閱人如閱川:意謂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壹樣。語出陸機《嘆逝賦》:“悲夫,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閱,經歷。

幸:幸運,引申為優點。

下此:指改變對衰老的憂慮心情。下,攻下,等於說“解決”、“領悟”。此,指“顧老”,對衰老的憂慮和擔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

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這裏指晚霞。

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壹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壹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於“老”的看法頗有同感。壹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著四句進壹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壹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發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事還諳事……下此便翛然”四句從另壹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年歲大了,經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壹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後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美。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慨。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兩句詩既是詩人的內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對老朋友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這首詩前後兩段壹反壹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力量。最後兩句尤為精辟,實為警策之語,後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創作背景

公元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終於相聚在壹起,彼此都十分高興。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壹詩中,表現出了對衰老的壹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述“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上一篇:有人有鄭達劇院上映過的所有電影的目錄嗎?
  • 下一篇:朋友圈最流行的搞笑文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