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天山拜訪道士不是壹件好事。
犬吠聲中,桃花正濃。樹深時見鹿,午不聞鈴。野竹綠蒙蒙,飛泉掛藍峰。沒有人知道去哪裏,我擔心兩三松。
白話翻譯:水很清,回蕩著微弱的狗叫聲;桃花盛開,露水豐潤。樹林幽深幽僻,野鹿時隱時現。中午時分壹片寂靜,但是沒有聽到鐘聲。野竹從藍霧中分出,直穿藍天,瀑布掛在青峰之上。道士去哪裏,沒人知道。只好依靠古松,寄壹萬愁。
賞析:全詩八句,前六句寫“訪”,重在寫風景和美景;最後兩句寫“不幸”,重在抒情和圓滑。
峨眉山月閣
峨眉山上半月秋,平羌河映。晚上清溪去三峽,四君不見渝州。
白話翻譯:巍峨的峨眉山前,掛著壹輪半月形。流動的平羌河上,映著明月。晚上坐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妳,難相見,戀戀不舍禹州。
欣賞:這首詩意境清晰,語言樸實,押韻流暢。全詩意境清麗,風逸天成,是李白的名作之壹。
第二,環遊世界。
望廬山瀑布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白話翻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產生紫煙。從遠處看,瀑布像壹條長河掛在山前。仿佛三尺枯水直瀉而下,會不會是銀河自崖九天而降?
賞析:寫廬山瀑布的景色,李白和依我壹生中壹個不變的習慣,都在廬山美麗的風景中,顯示出詩人名字的靈氣。他想象力豐富,奇思妙想縱橫,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自然清新如河,清澈如雲。其詩歌的美學特征是自然之美、率真之美和自由奔放之美。
第三,涉及政治。
聽說王長齡走了,搬到龍標瑤來送這個。
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後,布谷鳥鐘,我聽見妳經過五條溪流。我心有戚戚,明月有戚戚,我會壹直跟著妳,直到夜郎溪。
白話文翻譯:華陽唱完,聽說妳被降職為龍標隊長,龍標偏遠之地要經過巫溪。我把悲傷的思緒放在明亮溫暖的月亮上,希望它能隨風陪妳到夜郎西去。
賞析:這首詩的第壹句就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描寫景物,點出季節,渲染出蒼涼悲涼的氣氛。把漂泊的花獨自帶在風景裏,叫“不如回家”,即包含了漂泊的感覺和離別的恨意,符合當時的情境,也融進了場景。因為第壹句已經在現場看到了,第二句會直接講故事,指出悲傷的由來。
擴展數據:
李白不同時期的經歷:
1.李白在離開蜀國(701-725)之前,生於濠上,在四川江油附近的老縣青蓮鄉長大。遊完成都和峨眉再出峽。下面的《戴天山訪談錄》顯示,他早就被打上了道士的烙印。
2.沿長江東行直到離開安陸(725-735)李白25歲出蜀,目的是訪道、尋友、遊山水。《商安配昌史》中說:“以為士者壹生必如桑弓箭,處處射其夫,故知君子必有善念,甚有誌氣。”
他離開三峽東行,經過荊門、江夏,到旬陽登廬山。遊金陵、遊揚州,徜徉於吳、惠之間;回到船上,從江夏回到漢水,穿過襄樊,走到妳附近,期間遇到了孟浩然;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我娶了孫女,開始了“安陸十年飲”的生活。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應友人袁演出之邀,遊覽太原寺。第二年春天回到安陸後不久,他搬到了東陸。以下選登的《江夏遊》表達了他對商人妻子等平民的同情;而《淮南睡書》可以找到他的縱橫家思想的根源。
三、遷東路離開南陵,進入長安(736-742)。李白從安陸遷居山東,定居任城。他還隱居徂徠山,不時與孔超的父親等五人飲酒,人稱竹溪劉壹。其間回過壹次漢、項,北遊、宛,不久又回到東麓,南下吳越與吳郡道人相會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召至南陵長安。接下來的《五月東去,答文上翁》選段,說明他有信心從正道進入官位;《南嶺子弟不進京》生動地表現了他被召進京時的狂妄與瘋狂,也反映了他對名利的熱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