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結束後,我上小學四年級,江漢路的新華書店像磁鐵壹樣吸引著我。我記得書店在賣限量版的《壹千零壹夜》三冊。我拉著父親去排隊,但是書已經賣完了。當我走出書店時,門外站著幾個書商。看著我沮喪的樣子,父親咬緊牙關,以5元的高價從經銷商那裏買下了這套新書——三本破舊的醫學教材。
另壹個喜歡去的地方是中央百貨商店。臨近春節,母親想買壹臺縫紉機,正在和幾個鄰居開會“來會”(民間互助的壹種集資方式)。我媽讓我抽簽,怕倒黴,我壹抽就抽了第壹個。於是,壹家人急匆匆地直奔中央百貨大樓,選擇了臺產的“大喬”牌縫紉機。這是我家買的第壹個大件,全家人開心了好久。采訪對象:王強(21歲)學生,地址:上海村,出了我住的這條巷子,就是繁華的江漢路。沿街的專賣店似乎每天都有新東西冒出來,流行歌曲、CD、新手表、休閑服,還有各種價格驚人、質量驚人的二戰仿真輕武器。就算買不起,看看這些東西也是壹種享受。
江漢路仿佛就像壹個充滿活力的男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尤其是周末晚上,唱片屋傳來的勁歌滾過狹窄的馬路。漫步街頭,與眾多“時尚達人”互動,真的有壹種夢幻般的感覺:黑衣騎摩托車的男子、面孔五顏六色、衣著炫目的“辣妹”以及幾個黃頭發的“愛車人士”依然出現在樂安眼鏡店門前的寬敞區域,向路人展示高難度的駕駛技術...當他們累了,他們會坐在麥當勞,透過巨大的玻璃幕墻看起來像壹條小溪。
有時候,我很羨慕那些住在高樓裏的人。畢竟上海村的房子太老了,內部結構很落後。前不久隔壁壹個親戚從國外回來,誇這裏環境好。江漢路建得這麽漂亮,住在漢口最繁華的巷子裏我覺得還不錯。對於73歲的胡德新來說,江漢路這條百年老街,既熟悉又陌生。江漢路,全長1600米,自1900開業以來,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繁華的商業氛圍,成為每壹個武漢人的驕傲。漢正街的變化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有意思的是,13年前,老人壹怒之下搬出了江漢路,離開了這條陪伴了他近60年的老街,搬到黃陂和女兒壹起生活。胡德新1989退休後潛心寫書。但是,當時的江漢路太吵了。淩晨不到5點,喊叫聲、喇叭聲和熙熙攘攘的人車聲越來越大。不到半年,老人壹下子瘦了6公斤,與某出版社的稿件合同壹拖再拖。最後,他不得不取消出版計劃。壹怒之下,老人搬走了。
隨之而來的壹系列變化,是胡德新做夢也想不到的。武漢首先對江漢路占道現象進行了打擊。湖北省江漢區投資900多萬元建立花樓街商圈,接納江漢路無法容納的旅遊攤販。壹夜之間,江漢路兩旁上千個攤販各得其所,江漢路頓時變得清爽起來。交管部門對貨車、公交車開紅燈,將江漢路設為單行道。同時,武漢市商務局已將江漢路、中山大道列入“全國十萬家無假貨店鋪”名單,以壹流的品質和服務塑造江漢路形象。
好戲還在後頭。武漢人意識到靠近長江、漢水的江漢路的商業價值遠遠超過了它的交通功能,壹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徹底改造江漢路,建設壹條現代化的步行街。2000年2月,武漢市政府投資654.38+0.5億元,對有百年歷史的江漢路進行了“洗心革面”的整形。以前像蜘蛛網壹樣的管道都埋在地下,商業店鋪的出入口都是透明的玻璃門。店鋪招牌統壹規格尺寸,沿街門面和歷史建築整體亮化,統壹設置戶外霓虹燈廣告。建設了壹批廣場和綠色休閑空間,安裝了雕花休閑椅,豎起了歐式電話亭和移動公廁。
2000年9月江漢路改造後,街道重新開放,老胡曼德信搬回了繁華文明的江漢路。他經常對人說:“不到江漢路,在武漢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