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的大文豪索爾仁尼琴如是說。
這讓我想起了日本著名漫畫家車田正美的經典漫畫《聖鬥士星矢》中提到的“小宇宙”: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個“宇宙”,它擁有無限的潛能,等待妳去發掘。
但怎樣才能活出這種感覺?
股神巴菲特壹再強調,他生命中的最重要的教誨來自於父親。這個教誨是——尊重妳自己的感受。
因為有這樣的信條,他才能說出那句至理名言:“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尊重自己的感覺,活出“每個人(首先是妳自己)都是宇宙的中心”這種感覺,有什麽意義嗎?
首先,妳會很自在。妳可以不用在意別人怎麽看待妳,如何評價妳,妳可以活出自信並樂在其中。
其次,從功利的角度看,在各個領域,擁有第壹流才能的人都具備這個特點:至少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他們做事時,是充分依據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其他。
譬如,日本“動畫片之王”宮崎駿,當有記者問他:“妳有這麽多觀眾,妳在拍片時如何考慮妳的觀眾?”他的回答是:“我從來不考慮我的觀眾。”
宮崎駿相信每壹個故事,都有其自身的邏輯,他必須忠於這個邏輯,而要做到這壹點,他必須相信自己感覺的指引。
再比如美職籃NBA的球星們,不管他們在生活中是什麽樣的人,他們在球場上,多有這種感覺——我是宇宙的中心!
當有記者問NBA的球星,妳認為誰是NBA中最厲害的,他們多會說:我自己!
還有很多NBA的球星都會說:我是最好的!當價值被否定時,壹些球員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力求證明自己。
譬如2016年,開拓者隊的利拉德竟然沒有被選入全明星,結果全明星賽後,他有了大爆發,在和創造歷史最佳戰績的勇士隊對壘時,不僅滅了勇士隊,還打出了自己職業生涯最高的51分。
在講究謙虛、信奉“以和為貴”的中國人看來,他們實在太自戀了。
當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無論如何,都成不了NBA歷史上前五的人物。
盡管他們對此也有自知,但他們還是會說:我必須有“我是最好的”這樣的心願,然後才能在球場上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在做自己時,歐美人是充分自戀的。但有意思的是,在教育後輩時,歐美人卻可以是充分謙遜的,他們特別註意,不要將自己的信條,強加到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