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從1862“成渝燒坊”成立到1949貴州解放的80多年間,茅臺酒的生產和銷售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成立於1862,1915巴拿馬世博會獲獎。
現階段,茅臺鎮只有兩家還在燃燒:成毅和榮泰和。華氏把“成渝燒坊”的設立改為“成毅”擴大生產,年產量只有1.500-2.500公斤,主要在茅臺銷售,少量運往桂陽,全部由嚴昊經銷。
“榮太和燒房子”的主人對生產不太重視,產量很低。銷售地主要是茅臺,很少運到外地。當時貴州經濟很落後,社會購買力很低,而茅臺酒價格比較貴,每公斤售價2元4角,比普通高粱酒高出5-6倍。因此,消費者主要是富商大賈和達官貴人。
▲民國時期赤水河上的壹家人|《百年茅臺鎮》
當時的茅臺酒壹般不用小瓶包裝,而是用30-50公斤容量的大酒罐分裝。在過去,商人習慣於購買50-100公斤,並將其運輸到重慶、(註:林的發音是Li ì n,古藺縣,現屬四川瀘州市)或貴州各地。由於產量有限,銷量有限,兩家燒房的競爭並不突出,最高年產量也只有5000斤左右。
▲裝酒的竹籃|“百年茅臺鎮”
1915巴拿馬世博會獲獎1937抗日戰爭。
這期間貴州被軍閥統治,連年內戰。然而,茅臺酒的生產和銷售範圍正在日益擴大。
1915茅臺酒獲國際大獎,成為世界名酒。其名聲遠播,銷量大增,刺激了兩家燒坊擴大生產。茅臺酒在1930貴州省工業展和1935西南各省物資展中獲得“特等獎”,進壹步擴大了影響力和銷售範圍。
▲30年代茅臺渡口運酒壇的場景|“百年茅臺鎮”?
▲周西成(1893-1929)|百年茅臺鎮
自川黔、川滇、黔桂公路開通後,貴州與外省的聯系加強,對茅臺酒的運銷十分有利,市場迅速擴大。“成毅”和“榮和”更加重視葡萄酒的生產,積極擴大規模。
“成毅”全部使用12坑,年產量增加到15000公斤左右;榮和的窖池從2個增加到4個,年產5000多斤。同時,周秉恒在茅臺建了“恒昌燒坊”,年產量約5000公斤,三個燒坊年產量25000多公斤,是1915的5倍。
▲20世紀30年代茅臺釀造工具|“百年茅臺鎮”
茅臺酒的銷售區域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成毅燒房”主銷區轉移到桂陽,“榮和燒房”主銷區擴大到重慶,委托壹家事務所在遵義銷售。“恒昌燒坊”資金少,產量低,酒質不如“成毅”、“榮和”。因為茅臺沒有市場,要運到貴陽直接賣給認識的商人。此時茅臺酒的價格已經從每公斤1.4-1.6銀元漲到了2銀元(註:1915左右,當時全國收入最高的上海普通職工月收入約為4-6銀元,也就是說此時每公斤茅臺酒的價格相當於上海普通居民半個月的工資),“恒昌”。
來源《百年茅臺鎮》
從1915開始,茅臺酒的包裝也進行了改進。民國初年用紫陶圓罐盛酒,500克裝小包裝。商標用紅木黑字印刷,表示壹家火燒屋回歸紗帽酒,“火燒屋”四個字的左右兩邊分別印著“正品,清白”四個字。瓶口用豬尿泡沫皮密封,容易損壞。
▲1915茅臺酒缸|百年茅臺鎮?
民國15年(1926),軍閥周西成執掌貴州政府,訂購了大量茅臺酒作為交往禮品。成毅和榮和兩家燒坊打破傳統包裝,改用小口的圓柱形釉陶瓶,便於裝運,外形比圓瓶更美觀。商標用道士紙和白底藍字石印,正面、背面和瓶口各貼壹套三個。正面兩側印有麥穗,中間有“回沙毛酒”字樣。背面顯示茅臺酒采用楊柳灣天然泉水,工藝精湛釀造。商標上“榮和燒坊”特別註明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過程,“成毅燒坊”加上正真的詩句“酒冠國門”。
▲王茅酒(復制品)換包裝後|《百年茅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