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辛亥革命以來(1912),新的思想壹直在東方的沃土上興起和盛行。這些思想就像火花,以毀滅性的力量在中國迅速點燃。正是在這些思想的更新中,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貨幣。簡而言之,壹切都是新的。
辛亥革命後,革命者在革命地區建立了新的制度,包括實行新貨幣。辛亥革命的結果是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貨幣由中華民國政府臨時成立的中央銀行發行。在大多數地區,銀元主要用作法定貨幣。
壹般來說,銀元的實行始於1914,但銀元的功能性貨幣在民國初年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銀元是隨便發行的,沒有受到政府機構的有效制約,國內發行的貨幣還存在壹些差異,不太被接受,央行的信譽也不好。
所以法幣在人們心目中還是比較沒用的,尤其是金條和白銀。當時民國很多官員都意識到了這壹點,於是利用法幣兌換的銀條和金條來賺錢,因為民國官員大量印制銀元,回收白銀,防止白銀外流,導致貨幣貶值。
那麽當時的銀元現在應該值多少錢?首先要把民國從1912到1949分為幾個時期。民國初期,人們所說的大洋,其實不是指古代用銀制成的大銀錠,而是指上面提到的銀元。大洋有好幾個版本,明代也有出現,俗稱銀元,清末也有發行。到清末民初,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後,民國時期類似於銀行的相關機構也發行了所謂的大洋,當時的大洋上就印著袁世凱的頭像。
因此,在歷史學家眼中,印有袁大頭的銀元壹直被視為民國初年的海洋。1912年,壹個像袁茵壹樣的海洋剛剛上映。當時壹個大洋可以買60%左右的大米。我們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計算出現在壹公斤大米是2.5元人民幣。所以,壹個大洋相當於現在的150人民幣左右。當然,這只是從當時的經濟狀況考慮。如果從文物的角度考慮,就不壹樣了。
現在很多人會把過去的貨幣作為傳家寶收藏,所以過去的貨幣越老越值錢。按時間計算,民國初年的銀元還是文物。隨著國內物價的變化,民國時期的海洋不僅值150元。
民國成立不到20年,壹個普通工人能拿20大洋,教師和技術工人能拿60大洋。當時能拿到120大洋的人,即使高薪也能過上小康生活,所以當時的壹個大洋還是比現在的100人民幣值錢。但民國初年海洋貶值也相當厲害。到了中期,大概就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