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郵票的另壹特色即展現在郵票大版上,與以往大多數每枚郵票壹版不同,此次采用的方式為壹、二圖壹版,三、四圖壹版,每版12枚郵票,每張各六枚。並於大版中部及上方配以文字介紹,更凸顯整套郵票的古樸典雅。
小本票中則配以書法家杜大愷的書法和明代仇十洲的畫作作為插圖。插圖展現的為明清時期人們使用承具的生活場景,體現承具之功用。而“古拙簡樸”、“氣局高岸”、“簡約雋永”“雲卷如意”的書法題字則分別表現酒桌、四平桌、香幾、條案的特點。 此次郵票設計也是與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又壹次合作,其中小本票的文字介紹部分由馬未都先生親自撰寫,詳細的介紹了明清承具的特點和價值。
根據此前發行的明清家具系列郵票《明清家具——坐具》的市場價格來說,《明清家具——坐具》套票和小本票沒有像《壬辰龍》、《中國銀行》等新郵價格有壹飛沖天的勢頭,但也在發行將近壹年的時間裏保持在了壹個較合理且穩定的價位,且此套郵票因其設計的精美性和藝術性受到了廣大集郵迷的追捧和喜愛。相信《明清家具——承具》會有如《明清家具——坐具》壹樣保持在壹個較高且穩定的價位,對於集郵迷的收藏來說是壹個不錯的選擇。
小本票文字介紹:承具,以工作為常態所使用的家具叫承具,壹般通俗的被稱作桌案。桌與案在中文中區別明顯,案的出現遠早於桌,那時中華民族還席地而坐,舉案齊眉的案乃是後來案的雛形,古籍記載:“無足曰盤,有足曰案,所依陳舉食也。”。而桌在宋尚寫成“卓”,取卓然高立之意,可見先人起居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轉化時改變視角的重要。
桌與案的功能雖有交叉,但各司其責。桌日用為常,尤其多用於膳食,故成為了量詞,有壹桌宴席之說。而案多與工作相關,案牘演化為案件,最終引申為今義。
桌與案外形差異清晰,四足直抵四角為桌,四足從雙側縮進壹段距離為案,與其尺寸大小高矮無關。案之形雖多變,以態勢論僅三式,即翹頭案、平頭案、卷書案。翹頭案兩端翹起,形態飛揚,公事多用。平頭案形態平和,置於書房,讀書作畫最為適合。卷書案兩端下卷,形態收斂,手撫琴清供物我兩宜。故案雖萬變,不離其宗。桌比案造型豐富。八仙桌四平八穩,明清之後多用於膳食,中國人認為吃這件事俗,故連累了桌。但也有書桌畫桌之類,尤其大畫桌,下部空間寬綽,腿部活動自如,明清時期深受文人喜愛。由於桌的特性,明清兩朝演化出多種造型。常見的有圓桌、半圓桌、梯形桌、異型桌、炕桌,這類承具更多的是為了調節室內氣氛,壹圓破方,陳設功能大於實用功能,讓生活多些趣味,繼而提高了生活品質。承具以其承受工作的性質分清桌案,這是國人的壹大發明。用形式區分桌案,進而從精神上區別開來,讓壹個簡單的承具不僅有功能上的追求,還有精神上的追求。這在世界家具史上僅見,也正是中國人的聰慧所在。
畫案:長方形、四足不在四角而是兩頭縮進頂面的承具即為案。案面平直,兩端無飾的便是“平頭案”。其中尺寸較寬大,且主要供寫字作畫用的案形家具,壹般被稱為書案或畫案。
方桌:四足頂在四角位置的承具即為桌。面呈正方形的稱為“方桌”。方桌的規格有大小之分,常見的有“八仙桌”、“四仙桌”等。按其基本造型也可分為無束腰桌和有束腰桌兩種。
香幾:壹種小型承具,因多用於承放香爐而得名。香幾大多形制較高,壹般呈圓形或方形,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無依無傍。面面宜人觀賞,更是文人雅士所必備之器具。
翹頭案:因案面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而得名。大多在兩側面兩腿之間設擋板,並施以精美的雕刻,且下承拖泥。翹頭案主要供陳設之用,多至於寺院、祠堂和衙門,屬於供案的壹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