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用途廣泛,不僅用於調味、腌制、糖漬,還可加工成姜芽、姜片、姜粉、姜汁、釀造姜酒和提取姜油,也是制香的重要原料和藥材。所以古人曾稱之為“抗濕之茶”、“菜中書生”。《本草綱目》中有“辛、平、無毒”、“祛風、散寒熱、益脾胃、散寒、止嘔、治惡心”的記載。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的說法。姜芽還可以做餡料,油炸食品。
泰安姜分為紫姜、片姜、姜三個品種,以片姜為主。姜片長20 ~ 23厘米,寬8 ~ 10厘米,厚4 ~ 6厘米。每件重400 ~ 600克,最大重量1000克。表面光滑,裏面是黃色的。我喜歡在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種植。壹般在清明節前後,康芽在長夏種植,秋初栽培,初霜收獲。生育期165天,畝產2000斤左右,最高4000斤。據測定,泰安生姜含澱粉8.88%,可溶性糖4.76%,粗蛋白9.68%,纖維素3.8%,100克鮮姜含揮發油0.25毫克(姜油粉),均高於其他生姜,是全國名優產品。
泰安生姜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論語》中有“不吃姜”的記載,說明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吃姜是很普遍的。齊敏要求中有壹節是關於種植生姜的。建國前種植面積約2100畝。建國後不斷擴大,2000年達到6萬畝左右,總產量654.38+0.5萬噸。產品暢銷國際市場,是岱嶽區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之壹。因為泰安姜質量好,產量高。大量引進北京、內蒙古、河南、江蘇、浙江、四川、青海、新疆等10多個省區。朝鮮、巴基斯坦等國也曾將泰安作為生姜的壹種,引種成功。
肥城市安林站鎮生產生姜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該鎮出產的生姜具有塊大、皮薄、肉細、味辣鮮香、營養豐富、耐儲藏等特點。是各種糖果、糕點、泡菜不可或缺的配料。肉質的根狀莖是提取姜酚,油粉,礦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C和香料的原料。
為發揮傳統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富民,安琳站鎮不斷加大調整力度和科技投入,實施了夏姜變春姜、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1998,該鎮在國家商標局註冊了“泰山頂牌生姜”商標。2000年,全鎮生姜種植面積654.38+0.5萬畝,畝產33.33公斤,總產量5萬噸。2001年6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類產品,獲準使用國家“綠色食品”標誌。肥城市安琳鎮按照產業化的要求經營生姜生產,建立了三個大型的生姜專業批發市場。與中日東京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新增生姜系列產品加工出口項目,主要生產風幹姜芽,年產能8000噸。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歐等國家和地區。
問題1:不是多余的筆墨。寫的是為了對比老太太買舊書回去“捐書”的行為:女同事賣舊報刊買零食,老太太在生活不是很富裕的時候買舊書捐書。相比之下,老太太的真誠、善良和對公益事業的熱情更難能可貴。
問題二:“舊書”的標題有三個作用:壹、“舊書”是故事發展的主要線索;第二,作者用“舊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