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靈樞》與文化的傳承

《靈樞》與文化的傳承

1、

《黃帝內經》的下半部《靈樞》,在北宋時期已經沒了。國家組織人去校對醫書,到處找不到。

這時呢,高麗國傳來信了:老大,這書傳到我國後,我們還保存著呢。您需要的話,我們當然要獻上了。但是呢,我們有個請求,聽說妳們最近編了壹套很厲害的治國策略的書——《資治通鑒》,能不能給我們壹套?

北宋的很多大臣們就不願意,說這是治國策略,不能出口。

但是宋仁宗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換。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靈樞》。

然後,過了沒多久,《靈樞》又沒了,因為沒多久,靖康之恥,國破家亡,《靈樞》又丟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是南宋時期,史崧的家藏本。

2、

從《靈樞》的亡失,我們會發現什麽呢?

[if !supportLists]第壹、[endif] 文化不是永存的,是會消失的。

壹棟鋼鐵水泥的高樓大廈,如果不好好維護,可能過幾百年就沒了。

更何況是文化這種純意識的東西,沒有人傳承,文化會消失。它不是天然、永恒存在的。

?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 我們是不了解古人的。

後人總以為前人蠢。

後壹代總以為前壹代蠢。

因為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因為進化論,因為近代國情,我們認為文化的發展是直線的,是越來越高級。

未必。

拿禹州來說,600多個村莊,如果讓當地人追溯歷史,最早只能追到清初大移民。偶然的,最多在族譜的只言片語中,追到明初大移民。

不要說古人如何如何,即使是自己的直系祖先,他們三百年前是怎麽衣食住行,怎麽娛樂思考,怎麽傳承信仰,後人其實幾乎是全然不知道。

更毋庸說文化的傳承了,禹州的這塊土地上,誕生過黃帝壹脈、老子壹脈、韓非子壹脈、陳氏儒學壹脈、玄奘壹脈等等的文化,有哪個傳下了?後人別說傳承,連能通讀他們思想的人都是鳳毛麟角。

第三、時間是壹個假象,文化的傳承只有“以心印心”壹種方式。

文化的傳承,只有壹種方式:以心印心。

妳的心,達到了孔子的水準,對世界的認識達到壹種境界,才算是儒家的傳人。

妳的心,達到了黃帝、岐伯的標準,對世界的認識達到壹種境界,才算是中醫的傳人。

……

妳看,在這個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時間是壹個假象:

幾萬萬萬人,生活在孔子的時代,卻不知道孔子的心是什麽?

妳離孔子隔了幾十代人,卻有可能完全理解他。

文化的傳承,是超越時間、空間的。

妳契入進去,就是以心印心,就是全然明朗。

妳契入不進去,就是兩張皮。

中國人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們習慣性從自我出發,以為是壹個鶴立雞群的人,接過了壹個仙風道骨的神仙的衣缽,然後屠龍在手,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哪是這回事?

當妳真明白了孔子、老子、釋迦牟尼明白的那個東西,就是天地有了心,生民有了命,繼承了往聖絕學,萬世開了太平。

絕不是讓妳去開疆拓土,像歐洲近代,法國欺負了德國,德國憋著勁又回懟法國,法國再復仇,德國又打回去,恩恩怨怨沒有盡頭。

3、

總結回來:

文化是會消失的。

時間是假象,沒有古人、今人的區別,有的只是心境的不同。

孔子從不曾離開,彌勒也不是五億多年後才來,此時法華會上花開的正好,只是,妳看不看的到?

  • 上一篇:夢見挖了個古董值很多錢的預兆
  • 下一篇:王維《深山秋夜全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