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時尚對青銅器紋飾的鑒定是不同的,器物的紋飾也有很大的差異。商代早期的青銅器,都是素凈樸素的。商代中期就出現了裝飾紋樣,但都比較簡單樸素,壹般以壹種帶狀裝飾紋樣、單線饕餮紋、胸釘紋等形式存在。在商代晚期,圖案趨於復雜。壹般地紋都是雷紋,以饕餮紋為主,還有奎文、龍紋、蟬紋、鳥紋、蠶紋、龜紋、象紋、蛙紋。以鳥獸形象鑄造的物品也很受歡迎,如良家婦女墓中的雕像和湖南出土的食虎圖。西周早中期的青銅器紋飾繼承了商代晚期的風格,崇尚繁復,流行饕餮紋、夔紋、鳥紋、蠶紋、胸釘紋。西周晚期,最常見的裝飾紋樣已變為盜紋、重環紋、瓦紋、鳥紋、鱗紋,裝飾紋樣也較前期更為簡單樸素。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上復雜的饕餮紋已經被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取代。最常見的圖案是潘國、雲雷紋和盜歌的圖案。同時也有許多現實生活的裝飾圖案,如采桑、狩獵、宴飲、水陸夾攻等。春秋初期的水陸攻戰格局壺就是這種格局的代表。秦漢時期青銅器的紋飾更為簡單,很多器物完全素凈無紋。漢代青銅器的鎏金、鎏銀、嵌花技術相當發達,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漢代青銅器上也出現了漆畫和彩畫。漢代以後,只有銅鈴等少數器物能隱約分辨出時代的不同風尚,但裝飾紋樣仍有變化,青銅器逐漸被其他器物所取代。
青銅器銘文的鑒定不同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字體不同,鑄法不同,字數差異很大。商代中後期,青銅器上的銘文很少,少則幾個字,多則三四十個字。內容多為家族徽記、人名或祖先名,如“福號”、“司母戊”。這些銘文和字體主要是象形文字和鑄銘文。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增多,文字多為長文。文字內容多為筆記,也為我們確定器物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陜西1976出土的李□腹底刻有4行32字銘文。內容描述了周武王切割商賈的過程,從而推斷該器為西周早期器。這時,除了象形文字,青銅器銘文的字體也已經開始出現韻腳。到了西周晚期,中長銘文已經非常普遍。他們有整齊的線條和壹致的筆畫。西周晚期的毛腹部銘文多達32行499字,是現存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春秋時期的金文出現了鳥語和嵌金文。戰國時期也出現了雕刻銘文。這個時期的銘文沒有西周時期的多。壹般銘文都比較短,字體比較細長美觀。有時候書上有鳥印。秦漢金文中的文字有篆書和隸書。除了秦權和光中詔令的題字,字數更少。
青銅器的造假與鑒定自宋代以來,青銅器的造假現象日益增多,真假難辨。在鑒別中,除了上述鑒別方法外,還應從鑄造工藝、銹色等方面進行鑒別。這就需要對歷代造假的方法有豐富的了解。偽造青銅器有幾種方法:①所有的青銅器都是贗品;(2)碑文真假;(3)器皿是真的,裝潢是假的;(4)真銘文、紋飾都是假的;⑤碑文真假;⑥身體真假;⑦壹個物體由兩塊或三塊實部組成;⑧裝置是真的,但是配件(蓋子、吊梁等。)都是假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品類特征、年代、時代風格等不同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有仿、刻、鉆、刻、拼湊等不同的方法,也需要通過閱讀文字、判斷字體、分析銘文是否與器物整體風格相匹配來鑒別。觀察和分析青銅器的銹色是判斷器物真偽的重要內容。真正的鐵銹色是自然而牢固的。假銹多為渲染,顏色浮滯,銹塊粗糙疏松。如果用硬物刮或用熱堿水刷,就會脫落。
在古代青銅器鑒定中也要註意傳統鑒定方法和科學鑒定方法的結合。尤其是在判斷文物真偽的時候,壹定要非常小心。如果傳統鑒定方法壹時無法確定,就要借助現代科學儀器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