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就是收藏、整理、保管圖書。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國家藏書機構和圖書管理員的國家之壹。因此,也可以說,在各種收藏門類中,藏書是最早的收藏品之壹。
按照圖書所有者性質的不同,中國歷史上藏書系統可分為四類:官藏(即國家藏書)、私藏(即私人藏書)、書院藏書和寺院藏書。
有確切記載的我國的國家藏書起於周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是已知最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當時館長稱為“守藏室之史”。到了秦代,國家藏書處稱 為“石室”。漢代初年,廣征圖書,並設立六處公藏圖書處,即太常、太史、博士、延閣、廣內和秘室。三國魏國設有秘書、中、外三閣國家藏書處,晉沿魏制,國 家收藏圖書歸蘭臺和秘書兩處。到隋唐兩宋,國家藏書更加豐富,但卻因朝代的更疊或意識形態的原因,而使國家藏書受損。到元代,先崇道貶佛,後崇佛貶道,將 《道藏》大統《玄部寶藏》連書帶版全部焚毀,以至今日,元《玄都寶藏》只有壹二頁殘片留於世間。明代是中國古代藏書的壹個興盛時期,不只國家藏書,而分封 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書、刻書,從屬性上講,藩王藏書也是介於官藏與私藏之間的壹種藏書形式。到了清代,才是中國藏書——不論公藏、私藏——的黃金時代,其 藏書規模及其藏書研究都遠勝於列代。
書有水、火、兵、蟲“四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古的書收藏難度越大,故善本的範疇也隨之後延。清末藏書家葉德輝說:“南宋人重北宋本,元明人重宋本,國朝收藏家並重元明本。”從而說明了歷代藏書的範疇。
在中唐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初,主要用於印刷佛經、字書和歷書等。到北宋,印刷書才逐步取代抄本、寫本而成為書之主流,於是隋唐五代及其之前的寫本就成為 宋人眼中的古書了。但宋初距今已逾千年,宋之前的古本流傳至今已近絕跡。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才使得令人可以得見晉唐之珍籍,這些珍本今日仍 有機會收藏到,有實力的朋友,當然應當買這些遺珍。
至明代中葉,宋版書就已經是清中藏書家追求之物了,雖然宋代刻書達數萬種,但到這時就稀見難得了。由於宋人刻書態度嚴肅,刊刻和印刷水平均很精良,所 用紙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氣息濃厚,自然成了明代藏書家珍藏之物。當時官府藏書也大增,明正統六年,楊士奇查勘文淵閣藏書,編出《文淵閣書目》,著錄 了圖書43200余冊,7000余種。可惜政府藏書疏於管理,到萬歷三十三年再查文淵閣藏書時已十不存壹了,再加上明未戰爭,這些藏書基本上全部毀失了。
私人藏書在明代大為興盛,明開國之初分封藩王,他們由於不掌兵權,再加上皇帝賞賜大量宋元留下的善本,故多位藩王熱心於藏書活動,如周王朱棣和寧王朱 權都珍藏有大量珍籍秘本,尤其朱棣五世孫朱睦桔收購了山東章丘李開先的藏書,在開封築萬卷堂,成為皇族中最有名的藏書家。
明代有名的藏書家有數百人,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也有十余家,尤其私家藏書樓的興起,使得私家藏書更加規範化,著名的有宋濂的青蘿山房,藏書8萬卷以上, 葉盛的_竹堂,以藏有抄本著稱,藏書22700卷。葉氏尤其著名的是他的壹方藏書章,章文是:讀必謹,鎖必,收必審,閣必高。子孫子,惟學_,借非其人, 亦不孝。範欽的天壹閣,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於家鄉鄞縣建天壹閣藏書樓,藏書7萬余卷。天壹閣至今保存完好,為我國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藏書樓。明 代其它著名的還有胡應麟的二酉山房,祁承鄴的淡生堂、毛晉的汲古閣、錢謙益的絳雲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