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清政府可以自己造軍艦,為什麽李鴻章還要從國外買船?

清政府可以自己造軍艦,為什麽李鴻章還要從國外買船?

晚清以來,面對西方列強不斷入侵中國,中國對外開放,並與之強行簽訂壹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政府也意識到了西方先進戰艦的重要性。在“亨利墻”和“阿斯彭艦隊”兩次購買軍艦失敗後,清政府也開始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裝備和科學技術。機器生產技術和壹系列挽救清政府統治的自救運動的措施。

此時的清政府清楚地意識到,並不是完全依靠洋人買船,而是要學習西方造船技術,組建自己的海軍艦隊,建造自己的造船廠。於是洋務運動開始後,清政府先後設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機器局、廣州機器局等壹系列工廠,學習西方的武器生產技術。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到1874年日本侵占臺灣時,清政府制造的國產戰船已達10多艘,並分布到國內沿海的各個通商口岸。

從以上史實來看,清政府確實可以自己建造造船廠和軍艦,更不用說與造船廠配套的機器局了,還可以自己建造船只和火炮彈藥。至於李鴻章為什麽壹直從國外購買軍艦,答案只有壹個,就是實力的差距。

對於洋務運動時期的清政府來說,在造船廠和軍艦建設上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在這壹階段,中國雖然在建廠造船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同時期的日本相比也處於領先地位,但這種領先地位只是暫時的,僅停留在中法戰爭爆發之前。與歐洲老牌海洋強國相比,現階段的中國造船業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造船業起步較晚,建造的軍艦無法滿足海軍和海防建設的客觀需要。當然,它建造的軍艦對中國來說是造船技術的進步和飛躍,但其質量和造船技術水平與英、法、德、意、美等歐美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國內造船業從65438到2009年是80年代出來的,比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落後不少年。

作為晚清洋務運動者,李鴻章創建了北洋水師。他也知道當時的中國造船技術還遠遠落後於歐美西方國家。如果中國的海軍要有強大的實力,那麽就有必要引進西方的軍艦和裝備。因為當時國內的造船廠只能生產壹些木殼戰船和鐵殼戰船,而無法生產李鴻章想從國外購買的巨型裝甲戰船。而且在中法馬江海戰中,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軍艦在法國遠東艦隊面前毫無抵抗之力,最終全軍覆沒,這也是促成李鴻章試圖從國外購買軍艦的壹個重要原因。

雖然在甲午戰爭之前,福州船政局已經建造了中國近代第壹艘海防用的裝甲船,也代表了中國近代造船的巔峰,經過壹系列的試驗和評審,最終編入北洋水師,但與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和日本相比,造船技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由於“平原”號是典型的小型載炮艇,機動性差,設計航速只有10.5節,但實際上只能達到8-9節。

作為從福州船政局轉到北洋水師的軍艦,在北洋艦隊已經邊緣化,李鴻章對這艘軍艦評價不高。黃海海戰中,平遠只是第二梯隊與廣東水師廣兵壹起掩護陸軍部隊在朝鮮登陸,但在隨後的海戰中,平遠的表現也給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平遠”號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業的最高成就,但拋開與歐美國家的比較,以日本為例。此時中國的造船業水平也低於日本。因為在整個中日海戰中,有相當壹部分日本軍艦是日本制造的,比如“三井艦”中的“李嶠”號,第壹遊擊隊中的巡洋艦“秋金洲”號,都是日本橫須賀造船廠制造的。

綜上所述,在甲午戰爭兵站爆發前,李鴻章傾向於購買西方先進的軍艦和火炮。清政府雖然還能自制戰船,但在技術上與外購戰船相比實力差距太大。以至於在甲午中日宣戰後,李鴻章試圖快速向外國購買船只,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 上一篇:夢見壹支斷了的鋼筆。
  • 下一篇:炮火穿越火線放的歌叫什麽名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