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紫禁城內廷的中心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其後為禦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東六宮指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指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東、西六宮有時又被稱做東西十二宮,住著除皇後外的其他妃嬪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東西六宮像兩腋般夾挾著中央的後三宮,因而與古代所謂的掖廷相對應。
擴展資料:
東西六宮詳解:
1、景仁宮: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壹。康熙帝生於此宮。康熙四十二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壹直作為後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後、鹹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2、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壹。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宮。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後、琳貴妃、佳貴人,鹹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3、鐘粹宮:內廷東六宮之壹。明代為妃嬪所居,曾壹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後妃居所。清鹹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欣之母亦居此宮。鹹豐帝孝貞顯皇後自入宮即在鐘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後也曾在此居住。
現在常年在此進行故宮藏玉器類文物的展示。
4、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壹,位於鐘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代為嬪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貯圖書之地。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書《毛詩》及馬和之所繪《詩經圖》卷於此,乾隆禦題額曰“學詩堂”。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收藏於此。
5、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壹,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後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6、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壹,位於東二長街東側。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1917年張勛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
7、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壹。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清代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聖憲皇太後居永壽宮,乾隆皇帝居乾清宮南廊苫次,並詣永壽宮問安。
8、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壹,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壹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9、儲秀宮:是慈禧太後壹生中最重要的宮院,因此後來將之和儲秀宮前的翊坤宮打通,在拆除隔開兩宮的宮墻和宮門後,又於原地新建壹座體和殿,作為翊坤宮和儲秀宮的連接之殿。
10、鹹福宮:為內廷西六宮之壹。為後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後殿為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慶帝住於鹹福宮守孝,下令不設床,僅鋪白氈、燈草褥,以此宮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養心殿。
此後鹹福宮壹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鹹豐皇帝住於鹹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後仍經常在此居住。?
11、長春宮:長春宮是和啟祥宮之間完全打通,兩宮之間並未有任何壹堵宮墻與之隔開,只有壹座體元殿作為前殿而已。
12、啟祥宮(太極殿):慈禧太後居住在長春宮時,將長春宮和此宮前面的啟祥宮打通,拆除了兩宮之間的宮墻和宮門,並在原地新建壹座體元殿,又將啟祥宮改稱為太極殿,和體元殿壹般作為長春宮的前殿。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朝後妃制度百度百科-東西六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