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阿廖沙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由於勤勞的母親無力養活他而被帶到外婆家。外公是壹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壹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壹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雖然在這個家裏充滿了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壹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環境裏,有壹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壹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外祖母的壹言壹行,如壹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壹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他聽。 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胸懷寬大的外祖母則具有至高無上的品德。
其實,文中的阿廖沙就是高爾基的翻版,高爾基從小也是那麽可憐那麽無助,他生活在黑暗的社會之中本來純潔的心靈卻遭受了不少的打擊。我又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和幸福,充滿了最最美好而奇妙的東西。隱隱約約我還記得那時候的我總是無憂無慮,伴隨著我的成長的是父母的悉心照料,爺爺奶奶的小心看護和許許多多親朋好友的寵愛。可是有的時候我卻不知道滿足,整天想著的就是怎麽“折磨”他們。
是的,有的時候逆境是壹艘駛向成功的快艇,但這完全取決於壹個人的心態,我從書中高爾基的影子阿廖沙身上看到了堅強和不屈的偉大人格。就是他希望中的光明在黑暗的另壹面隱隱發光,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麽這壹點點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滿每壹個角落。
這時我的心靈強烈的聽到了高爾基的批判,他判了俄羅斯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這是多麽擲地有聲的聲音,這多麽震撼心靈,讓所有的人在壹瞬間明白了光明的意義。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最為重要的是我理解了壹個偉人的心,聆聽了偉人的堅定的吶喊,穿透了自己的靈魂去看待世界的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