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帖
《腹痛帖》是宋嘉佑三年(1058)刻在壹塊石頭上的,傳至唐代張旭。據說是宋高僧顏所作,但壹直是從張旭那裏繼承下來的。內容是壹本微不足道的書。
2、“自我敘事帖”
《自敘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於唐大力十壹年或十二年(776年或777年)創作的草書作品。它是壹種紙墨卷軸。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是懷素生平簡介,也記錄了顏真卿、張煒、戴樹倫等贈詩。整篇都是狂草,筆與筆居中,如錐畫沙盤,縱橫斜直,無論如何;
全卷強調連續的草勢,用筆上下翻動,左右急動,起伏不定,急速,輕重,充滿條條框框,奇變,激蕩精神,是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3、《聖母院》
《聖母院》是唐代荒草高僧懷素為東陵聖母院所作。
《聖母院》成書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從家鄉湖南遊歷,途經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夷陵鎮(原名東陵)。內容描述了晉代杜、康二仙女兒升天為江淮百姓祈福的故事。
《聖母院》是懷素晚年的代表作。華麗、平淡、從容、失意,筆法和諧,要有章法。
《聖母院》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精神和張旭的肥筆,又將漢代的筆法融於壹爐,是懷素的裏程碑。
4.《吃魚帖》
吃魚崗也叫吃魚崗。有“希臘字半印”、“軍馬印”、“趙家子昂”、“項印”等印章收藏。
明代顧復的《人生波瀾壯闊》,清代邊永玉的《格調古堂書畫集》,清代吳升的《大觀錄》。帖前有米題寫的“韓震”字樣,正面水面上有項題寫的“唐懷素草書吃魚帖”小字標識。
5.林散之的中日友好詩書法。
林散之的《中日友好詩手卷》,簡稱“中日友好詩”,是林散之為日本書法代表團3月訪華特別創作的草書卷軸,1975。由於特殊原因,它沒有寄出,成了林散之自己的手稿。
中國只有三個,這個是最好的。專家將其評價為“神品”、“林散之第壹草書”、“林散之之王”,堪稱“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