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0年(三國吳黃龍二年),吳主孫權派大將魏文、諸葛智率領65438+萬水軍渡海到達臺灣省(益州)。
這是中國大陸人利用先進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
吳人的《沿海水土誌》對當時臺灣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詳細的記載。
到6世紀末7世紀初,大陸與臺灣省的交往增多。
隋唐時期,臺灣省被稱為“柳丘”。
據報道,楊迪皇帝曾三次派人去臺灣省“探訪不同的習俗”和“安慰”當地居民。當時,大陸和臺灣省已經有了貿易往來。
臺灣省在宋代被稱為“琉球”或“琉球”。
到南宋時,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軍民前往。大陸和臺灣省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日益頻繁。
元朝稱之為“琉球乞”或“滑乞”,出兵臺灣省。
元政府在臺灣省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省。這是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省設立官方辦事處。負責巡邏,調查罪犯,兼辦鹽班。
明初仍設立澎湖巡檢司,直至1387,因“海禁”而廢止。1563,重新設立澎湖檢署。
1624年,荷蘭殖民者趁機占領臺灣省,將臺灣省淪為荷蘭殖民地,進行殖民統治。
161年4月,鄭成功進軍臺灣省時,對荷蘭殖民者說,臺灣省“歷來屬於中國”,臺灣省和澎湖兩島的居民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占有和耕種這塊土地,荷蘭“應該歸還原主”
經過激烈的戰鬥和圍攻,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八壹簽字投降。鄭成功收復了中國的領土臺灣省,並成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明朝萬歷年間,官方在公文中正式使用“臺灣省”名稱,到了清朝,官方將全島命名為“臺灣省”。
1684年,清政府設巡路、臺府,隸屬福建省。
清政府為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臺灣省劃為壹省,臺灣省成為中國第20個省。
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省割讓給日本。
1945 8月15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省同胞歡欣鼓舞地慶祝回歸祖國。10年10月25日,盟軍中國戰區臺灣省省投降儀式在臺北舉行。
投降官員代表中國政府宣布,自即日起,臺灣省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壹切土地、人民、政務均置於中國主權之下。至此,臺灣省和澎湖在中國主權之下。
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撤出大陸,臺灣省與大陸現處於分治狀態。
歷史上,臺灣省是祖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源。
當妳在億萬人中遇見壹位先生,命運二字難以阻擋。
雙手被祝福感動,喜歡關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