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秘書職位看“秘書”概念的發展變化。
秘書這個職位經歷了從官職到社會職業的轉變過程。
(壹)秘書的官方時代
1.中國的秘書官時代。
在中國,“秘書”壹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本義是指物而不是人。
也就是帶有神秘色彩的書。根據古代記錄,這些書主要有兩種類型:
故宮秘籍壹般不對外公開,因為是故宮收藏的各種經典文獻,所以被稱為“秘籍”。如《晉書·荀敘傳》:“而集集郡墓古竹書,以敕撰,以為經,列為‘司’。”
指占蔔圖。這是漢代流行的壹種宗教迷信,是巫師或方士制造的壹種有好壞預算的暗語。
到東漢後期:“司”不僅指事物,還指機構和人事。
秘書工作者在古代被稱為“史家”、“古史家”、“大臣”、“長史”、“主簿”。
只有壹個例外,就是東漢末年。
王維的曹操為了削弱當時強大的皇帝周圍的秘書組織尚書臺的影響,曾經設立秘書令“調史”。這樣,秘書令不僅有了原來的掌管書籍典籍的職能,還有收發奏章、起草上傳的職責。
到了清末,秘書工作在中國才真正名副其實。
辛亥革命後,秘書的含義發生了質的變化。
第壹,“秘書”壹詞已經完全擺脫了“書”的含義,從最初指從事秘書工作的人或職位。
其次,所有對秘書的舊稱謂全部退出歷史舞臺,在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秘書工作或相關職務的人都以“秘書”相稱。
2.外交秘書當官的時代
西方發達國家的定義。國際專業秘書組織(專業秘書國際)
“秘書”壹詞來源於保密人。指受雇於國王和王後,保守國家和私人秘密的人。
今天,當Scretary的第壹個字母s大寫時,它的意思是部長或大臣,是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
國務卿是指英國的國務卿和美國的國務卿。
外交部長是指外交部長。
內政大臣是內政大臣。
日本的“內閣官房長官”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印度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等。
資產階級革命後,秘書職位主要承擔輔助管理的內涵開始被社會認可和接受。此外,國外私人秘書的發展歷史相當悠久。
貴族成員喜歡雇傭私人秘書為他們處理文具、賬目和請柬。商人也有秘書。他們通常被稱為“職員”。比如英國政治學家、哲學家約翰·洛克,長期擔任領導人的私人秘書。約翰·多恩,16世紀的英國詩人,也是掌璽大臣的私人秘書。
總之,在秘書職業社會化之前,秘書主要是指在政府部門擔任高級官員的人,或者為政府部門和高級官員提供輔助服務的公職人員。因此,我們將這壹時期稱為秘書官僚化時代。
(二)秘書社會化時期
1.涉外秘書工作的社會化和專業化
英語秘書的另壹個重要意義就出現了。秘書作為壹種社會職業,已經開始被確立。
首字母S小寫時,壹般指受雇於辦公室處理信件、保管文件、安排業務等的秘書人員。
2.中國秘書的社會化和職業化
我國的私人秘書始於清朝,被稱為屏客。
屏客又叫“老師、館員、客師”,俗稱師傅。
由地方長官個人雇傭,沒有官方工資,
不占政府機構編制,是地方長官的私人秘書。
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秘書主要是壹個行政職務。
改革開放後,秘書開始從官職走向社會化、職業化。
(三)秘書及秘書實務的含義
秘書:對,校長身邊的綜合輔助人員和公共服務人員。他們的主要職能是輔助決策、綜合協調、溝通信息、辦文、開會、辦事,是校長的參謀和助手。
這個定義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理解:
秘書服務的基本對象是
秘書活動的基本方式是處理信息和事務。
秘書活動的基本性質是輔助性的。
秘書實務:秘書通過具體操作直接作用於實際事物和事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