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多,自然在於多買書。
巴金的弟弟李繼省曾談到四阿哥對書籍的熱愛和購買:“說到他最喜歡的東西,還是書。這個興趣從小到大沒變過。在法國過窮學生生活的時候,省錢就是買自己喜歡的書。有了稿費收入,個人生活不愁,買書也就順理成章了。1.28 '日本侵略軍的炮火摧毀了他的住所,他的藏書也毀於壹旦。習慣成了,興趣躺著,書又慢慢積累起來了。在日本呆了1年,買了很多英文和日文的書帶回來。他會不遺余力地收集壹些名著的各種語言譯本。房子裏幾乎堆滿了書。解放後,我搬了家,房子變得寬敞了,書架和書櫃的數量也增加了。書房四面都是書,客廳沿墻擺了四個大書櫃,連走廊過道都有。總之,書無處不在。"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壹家已經很窮了,只剩下57元銀元。肖山從市場上買來便宜的小黃魚和蔬菜,腌制後曬幹。每天拿出壹點,哪怕全家有肉有菜吃。這兩個菜其實已經支撐了全家半年的夥食。
壹天傍晚,巴金沈重的腳步聲從樓梯上傳來。蕭珊和養子邵彌迎了上去,只見他背著兩大袋剛買的書,氣喘籲籲。蕭珊問:“妳又買書了?”“嗯,我當然想買書。”巴金回答道。我壹直很尊重,壹切都靠巴金的《蕭珊》。這時候我說:“家裏沒錢。”巴金問家裏還有沒有錢,能不能活下去,他說:“錢是用來買書的。不買書,寫書的怎麽活?”
第二天,他又帶著孩子去了書店。
巴金確實沒有討論買書。
在現存的巴金與蕭珊的300多封書信中,有不少關於寄錢買書的內容。蕭珊,巴金9月20日的信1949:“昨天剛去信,今天早上收到妳的信。我還沒有去明凱拿錢。我會在幾天內得到它。其實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錢,但是來北平總得買點東西帶回家,我自己也想買點書。”可以看出,巴金此刻正在北京,準備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巴金已經寄信告訴蕭珊匯款,迫不及待地要寄回去。
這是巴金在1956年6月23日寫的壹封信,信中有這樣壹段話:“我這次買的書少了,已經寄回了幾個包裹,大概還有幾個。”我已經送了幾袋回去了,還剩下幾袋。我還是買了幾個,那還有幾個?可想而知巴金在買書上有多“無情”。這封信的地點也在北京。據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金去北京從來不買書。琉璃廠和王府井都是巴金必去的地方。
參考資料:
2003/11/25/41/news 216044120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