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的壹號文件,都會為這壹年農業、農村的發展指明方向,也給農民的生活、生產“保駕護航”。
壹號文件:開展高價彩禮專項整治
今年的壹號文件,可以說涉及農民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對接下來的三農工作意義重大。
筆者註意到,壹號文件還專門提出,要“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為啥筆者會對農村移風易俗、整治高價彩禮這麽收藏呢?因為在包括筆者老家在內的農村地區,現在結婚彩禮之高,已經成了壹個社會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人的生活幸福。
現在農村彩禮有多高?
結婚彩禮歷史悠久,早在壹兩千年以前就有了。
但以往的彩禮,更像是結婚過程中的壹個象征,給女方彩禮,更多的時候只是婚約成立的重要證明,給了彩禮,無論多少,都是“明媒正娶”的證明。
然而到了近些年來,農村的彩禮卻變了味了,從以前證明婚姻關系的象征,變成了結婚的壹個高門檻。
有媒體做過調查,在農村,低於10萬元的彩禮,已經很少見了,很多地方普遍都是10萬元以上。
而在以高彩禮“著稱”的江西農村,20萬元以上的彩禮只是“基本操作”,高於30萬的屢見不鮮。
高價彩禮是結婚必備,但並不是結婚要求的全部,因為還有小汽車、城裏買房等硬性要求。
在買房買車之後,有多少農村家庭還有能力支付得起動輒十幾萬的彩禮呢?
整治高價彩禮,各地不斷出招
由於高價彩禮直接導致農村“結婚難”,影響農民生活幸福,近年來各地不斷推出整治措施。
例如近段時間江西遂川縣戴家埔鄉,邀請了全鄉各村適齡未婚女青年30人,召開了適齡未婚女青年座談會,會上參與者***同簽訂抵制高價彩禮承諾書。
而在此前,多地已經明確當地的彩禮限額,有的地方是不超過5萬元,有的是不超過3萬元,並把這個限額,寫進當地的村規民約裏;還有的地方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誰家的結婚彩禮要是超過了當地的標準,就上門勸說,做思想工作。
有的地方還要求發揮村幹部、鄉賢在婚事操辦中的示範引領作用,規範教育農村紅娘群體嚴禁哄擡彩禮標準。
治理高價彩禮,農民生活更加幸福
對壹家壹戶的農民個體來說,想要對抗整個社會的不良風氣,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當地的彩禮標準都很高,自家女兒出嫁,要的彩禮卻比較低,那肯定會有風言風語傳出來。
同時,自己女兒出嫁,彩禮要得高,那自己兒子要娶媳婦了,別人肯定也會要更多的彩禮。
這樣高彩禮要來要去,農民自己也苦不堪言,但又無能為力。
因此,大多數農民朋友,其實早就熱盼國家對高價彩禮進行大力整治,因為到時候每個家庭都能從中受益。
相信今年的壹號文件發布以後,各地農村將會拿出更加有效的辦法,進壹步加強對高價彩禮的專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