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年思想家柏楊神父認為:陰陽調和,萬物生長。陰陽失衡,天下大亂。老子也說:“萬物負而持陽。”而茶壺之類的器皿,既是“負陰”,又是“抱陽”。在任何壹個茶壺上,我們都能看到陰的象征和陽的象征,以及陰柔與陽剛的結合。在日常電器中,還有什麽東西能自然壹致地體現陰陽共存、相抗的哲學?把這樣的茶壺捧在手裏,抱在懷裏,當然是有意義的,有內涵的,被談論的。
其次,紫砂壺完美融合了儒釋道思想。如果說酒文化是浪漫的,茶文化是現實的,那麽紫砂文化有什麽特點?在我看來,紫砂文化的鮮明特點是自始至終倡導壹種理性而靈活的包容性。紫砂文化思想開放,從不走極端;紫砂文化海納百川,堅持兼容並蓄。所以,無論是儒家的弟子,還是道家的信徒;無論是出家的和尚還是居士,都能在茶壺的世界裏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園。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中庸。北宋理學家程頤說:“不偏不倚,就是居中,不容易平庸。”對於紫砂藝術家,尤其是做“輕貨”的,不偏不倚、難做、不挑毛病是他們壹貫的追求。在色彩的運用上,紫砂藝術家講究:“紫而不美,紅而不深,綠而不嫩,黃而不細膩,灰而不暗,黑而不墨。”這不就是中庸之道嗎?
道教崇尚自然,遵循規律。“人守法,地守法,天守法,道法自然。”自然是最高境界。道家奉行“幽野之趣”、“閑遠之思”,主張“無執、無為、沖空自然之清凈境界”。對於紫砂藝術家,尤其是做“花”的藝術家來說,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展現田園風雅,精神自由,是他們始終不渝的追求。據我所知,很多紫砂藝術家寧願住在鄉下,也不願搬到城市。為了體驗田園優雅,圖方便自然取法。
綜上所述,紫砂壺是壹種文化含量很高的藝術品。獨樹壹幟,應運而生,完美實現了日常使用與藝術發揮的結合;它植根於民間,崇尚文學崇拜,與古代的“五行說”、“陰陽觀”、“民間眼光”達成了奇妙的契合。它胸懷寬廣,海納百川,與儒道佛等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因此,從明代開始,紫砂壺就受到了世界各地飲茶者,尤其是文人墨客的青睞和追捧。喜歡紫砂壺的朋友可以加我自己的微信,我們壹起了解紫砂:zisah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