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體系
從“歐洲中心”到“全球政治時代”
歐洲的全球地位從16世紀逐漸確立,19世紀達到頂峰,壹戰後急劇衰落..歐洲的衰落是19世紀工業化向西歐以外地區擴散的結果。壹戰只是加速了這種衰落的進程,讓這種趨勢凸顯出來。19世紀後期西歐以外的權力中心崛起,尤其是美國、俄羅斯(準歐洲國家)和遠東日本。其中,美國和俄羅斯都有超越歐洲的實力或潛力。與此同時,西太平洋地區成為地區權力競爭的新舞臺和大國沖突爆發的地區。對歐洲的滲透因無力而限於停滯,美、俄、日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取代了英法德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當我們凝視著世界地圖時,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從“歐洲均勢”到“全球政治時代”的轉變是多麽重大而深刻。
“1917年美國參戰是歷史的轉折點,標誌著歐洲政治時代向全球政治時代過渡的決定性階段。”(Barraclough)美國對戰爭結局的決定性作用,以及通過參戰介入歐洲和世界政治事務,都凸顯了歐洲人在壹個變化了的世界裏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壹戰是歐洲力量對比變化的產物,從範圍上看基本上是壹場歐洲戰爭。但20年後的戰爭將不再是歐洲的內戰。雖然壹戰後美國退出了孤立主義,蘇聯退出了歐洲的大國秩序,但這種趨勢在當時變得不那麽明顯,造成了壹種歐洲均勢依然存在,歐洲仍是世界決定性因素的錯覺。但美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決定性地位和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在這個歷史發展階段已經註定。
巴黎和平會議
凡爾賽體系構建的原則
凡爾賽體系的構建主要圍繞六個因素:壹是對德國的剝奪、處置、壓制和控制;二是根據民族自決原則,重劃歐洲版圖,削弱德國實力,填補四大帝國解體後歐洲和中東留下的大片空白;第三,對付* * *無產階級革命和蘇俄,幹涉蘇聯,失敗後建立反* *國家組成的隔離帶;第四,協調戰勝國關系,克服摩擦;第五,根據威爾遜的倡議,建立壹個通過協商解決爭端、防止戰爭的機制,即國聯;第六,在殖民地建立委任制,將“那些在現代世界的緊張局勢下無法自立的民族”的管理委托給有能力的“先進民族”。
顧維鈞
14點的和平
威爾遜的失敗
歐洲的領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