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對區分“種”有重要作用,但不是絕對的。需要註意的是,有些翡翠雖然水頭很大,但是很嫩,棉絮多以冰渣的形式存在。這叫“嫩氣”,是壹種嫩的翡翠,底部是空的。嫩翡翠的加工性能較差,切割、打磨、拋光表面粗糙、有麻點。只能做低檔首飾,價值低,沒有經驗的人往往會誤判。新品種的翡翠易變,因其結構松散,晶體間隙間有易揮發的液態吸附質,使“頭”失去,變“幹”,甚至失去面目全非的價值。老翡翠千年不變,收藏性強,價格肯定高。
對於無色翡翠,老種的特點是幹凈,含棉少。即使有棉花,也是細細的絮狀棉花,很細的點狀棉花,有的是大塊的白色點狀棉花,比如木那溝的,也可以是浮花,但是花浮得很幹凈,有點像水裏的茶,從玉肉上看邊界很清晰。除了馬砍的半山半水的石頭,都是地下挖的。據我現在所知,水中產出的石頭質量壹般較好,但很少產出最好的產品。我沒見過玻璃的,就算有顏色,顏色也不強烈。這和壹般人的理解不壹樣。之前聽有人說石龍子這個物種在水裏泡了幾萬年是不對的。
妳可以在新領域尋找白色玻璃。滿大街都是,我就不貼別人的圖了,難免影響他們的生意。磨溪砂是新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壹種玻璃。大絮狀面,中等大小的白色棉,有較強的斑點,分布較多。我忘了誰有個好聽的名字——滿天星。玉肉亮白,浮花多,但花看起來有點臟,碎,花與玉肉交界處模糊。羊毛壹般不大,幾公斤到幾十公斤不等。
坑指的是翡翠開采的地點,所以新坑和老坑自然會讓人想起開采時間的長短。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新坑和老坑的原石質量還是與該坑的開采歷史有關。因為翡翠開采之初,人們對品質的要求非常高,對品質稍差的根本不予理會,更別說加工銷售了。當時壹般開采的都是水非常好的翡翠,而且相當壹部分老種或者老坑的翡翠都是出自那個時代的領域,所以才有了“優質籽料的翡翠壹定出自老坑”的狹義說法。其實老坑翡翠的種植水往往比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