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他手裏的這顆“玉米”花了他6000元。對於老人的家庭條件來說,6000元已經是壹筆不小的數目了。周圍的人都嘲笑老人花6000塊錢買了個教訓。看著大家的嘲諷,老人漸漸對自己的“玉米”的真實價值產生了懷疑,於是參加了尋寶節目,想弄清楚自己手裏的“玉米”到底值多少錢。
聽了老人的描述,專家們也開始仔細檢查這顆“玉米”。專家通過放大鏡等專業物品仔細觀察“玉米”每個角落的檢查細節。經過仔細鑒定,專家們顯得有些激動。專家很高興地告訴老人,他的“玉米”是用“玉米”瓷做的硯臺,這種形狀的硯臺很少見。專家還在這個“玉米”裏放了壹些水給老人們看,裏面的水從壹個小口慢慢流了下來,證明這個“玉米”不是壹個普通的物件,而是壹個讀書人用的硯臺。
雖然考古專家對老人手中“玉米”的用途議論紛紛,但最終認為老人手中的“玉米”是贗品。壹般人聽到自己的寶貝是假貨都會很郁悶,但是這個老頭的反應和別人不壹樣。老人笑著問專家,妳知道我是誰嗎?
專家沒想到老人會問這個問題,很疑惑。專家認為老人是在質疑他們的鑒定結果,但老人這麽說的真正目的是因為他想告訴專家自己的身份。老人說自己是個手藝人,拿的“玉米”不是文物,是自己做的工藝品。
老人說這話時,在場的專家和觀眾都哭笑不得。因為鑒寶專家有豐富的尋寶節目經驗,在他們挑剔的眼光下,沒有壹件贗品能逃過他們的眼睛,老人的這件工藝品自然不可能以假亂真。但也有人認為老人的做法無異於嘩眾取寵,浪費考古學家的時間,讓真正需要的人可能因為他占用了參加節目的名額而無法參加節目。
從老人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出,古玩市場之深,誠者多。所以壹些想收藏文物或者從事古玩交易的朋友,壹定要學習相應的知識或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購買和投資。千萬不要被古董商的片面之詞蒙蔽,影響自己的判斷,最終損害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