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行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愛德華·蒙克的代表作《吶喊》以65438+19萬美元成交,創下了繪畫拍賣史上的新紀錄。
如果妳有這樣的疑問,先說說這幅畫和它的作者。
上面這幅畫就是剛才提到的拍賣紀錄的創造者——《吶喊》。
在血紅色的天空映襯下,壹張痛苦扭曲的臉出現在我們面前。雖然作者使用了非常接近自然的色彩,但他的表達極其誇張,背景線條的扭曲與厚重筆直的橋梁形成鮮明對比,使整個畫面充滿張力。壹種沈悶、焦慮、極度孤獨的情緒,噴薄而出。
這幅畫的作者是挪威畫家、版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他是20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的作品以創造悲傷壓抑的情感而聞名。在寫《吶喊》的時候,蒙克看到的奧斯陸峽灣就是我們看到的樣子:充滿了顫抖和血紅色的幻覺,讓人感到恐懼,甚至有點惡心。
是的,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名畫,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筆法心境,以及寫實與虛幻的表達。但是,世界名畫那麽多,為什麽單單這幅畫就拍出了天價?
感性藝術和理性金錢的對應關系是什麽?
今天我看的這本書《蘇富比的早餐》很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這條道路。這本書的作者是主持了《吶喊》整個拍賣過程的資深拍賣師菲利普·胡克(Philip Hook)。作為壹個有著40多年藝術品交易和現象級事件經驗的見證者,他會對那場藝術營銷做出怎樣的評價和分析?
現在,我們先不談藝術和金錢,來談談它們之間的微妙關系。
當妳參觀博物館,面對壹件喜歡的藝術品,妳會怎麽想?
那麽如果換成收藏家,或者那些參與拍賣的競拍者,他們眼中的藝術品是什麽?
從藝術到金錢,從感性到理性,差別非常明顯。
藏家眼裏真的沒有藝術品嗎?
不是這樣的。
在書中,作者將藝術品被賦予經濟價值的過程分為五個方面。了解了這五個方面,我們就可以自己搭建藝術與金錢之間的橋梁,從而揭開拍賣的神秘面紗。
分別是:作者及其生平經歷、創作題材和風格、作品質量、作品來源、市場風向標。下面具體說說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壹部作品的價值的。
這個因素,說白了就是作者的名氣有多大。也稱《吶喊》,其作者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自然會比後來其他模仿者的作品更有價值。所以藝人的身份和得到的肯定是壹個很重要的因素。
再者,表現主義的另壹個始祖,梵高。人們說起他,除了他在繪畫上的造詣,還有他悲劇的浪漫氣質。同樣,藝術家背後的故事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作品的價值。
剛才我們談到了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及其對作品價值的影響。很多時候,作品本身的經歷比較曲折。比如:誰收藏了?收藏者的口碑如何?在哪裏展覽交易過?等壹下。而這些都對作品的價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就像在戰爭年代,參與掠奪藝術品的交易商。他們生產的作品往往會引起收藏家的警覺。即使作品和作者都很優秀,僅僅是經銷商的名字,也會讓作品價格迅速下降。
甚至壹些拍賣行還為此設立了新的部門,專門審查作品是否在納粹時代被掠奪。而且有經驗的買家看到1932到1945的作品很少參與競價。
其他離奇的經歷還包括:偷竊、破壞,甚至把它放在角落裏忘了。總之,壹部作品的經歷有時比作者本人更豐富,帶有更深的歷史印記。自然成為其價值的決定因素之壹。
除了以上,作者在書中還闡述了:西方藝術史上的各大創作流派,作品的外觀如何影響其價值,“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如何影響藝術品的拍賣,這些都能讓我們耳目壹新。
有壹段話講的是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家拍賣行的元老。作為曾經的員工和現在的導演,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和新穎。
改變我們之前對拍賣行的刻板印象——它只是壹個提高出價,最後敲錘子的地方。
那麽,在作者眼中,它是壹家怎樣的拍賣行呢?還不如留給妳自己去書裏找。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