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俗稱“興化戲”,因為它形成於興化地區(今莆田、仙遊),用興化方言演唱。流行於流行興化話的莆田、仙遊、惠安北部、閩南壹帶。
莆仙戲古樸典雅,許多動作深受木偶戲的影響,充滿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演唱風格豐富,融合了莆仙民歌、十音八音、佛樂、宋元詞、大曲歌舞等藝術特色。用方言演唱,地方色彩濃厚。至今仍保留了許多宋元南戲的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莆仙戲的傳統劇種有5000多種,其中81種與已知的南戲同名或情節相近。同時還保存著歷代各戲班演出的傳統劇本(含復本)8000余部,其中現存的南戲古劇本55部,包括《王魁》、《張協》、《陳光蕊》、《王湘睡冰》、《郭華》、《四大傳奇》、《目連戲》等。
甚至在木蓮戲的上半部保留了像傅天鬥這樣獨特的書。戲曲專家劉念子在考察了莆仙戲的古劇本後,稱贊說“僅從已收藏的莆仙戲劇本數量來看,莆仙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其他劇種無法比擬的。是迄今為止收藏世界戲劇藝術作品最豐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
莆仙戲表演古樸典雅,科學介紹極其豐富,極具特色。莆仙戲的曲牌有1000多種,根據行當和情況的不同進行區分,甚至“專曲專用”,每句話往往配有2-3段甚至更多的表演,這在國內其他劇種中並不多見。而且表演與鑼鼓結合緊密,每套動作都配有相應的鼓,非常嚴謹。
擴展數據:
莆仙戲榮譽表彰
從1981到1997,莆田、仙遊兩縣劇團先後改編、創作、上演了《狀元與乞丐》、《新亭淚》、《醜小鴨傳》、《秋風詩》、《珍珠的故事》、《葫蘆灣》等壹批優秀劇目。?
莆田有30多部劇目獲得省級以上演出壹等獎。其中《春草趕廳》、《冠軍與乞丐》、《新亭淚》、《秋風詩》、《鴨醜傳》均獲全國劇目評比壹等獎,江上行分別獲中宣部“五個壹”工程獎和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
全國600多個劇團移植排演了莆仙戲《春草趕廳》,300多個劇團移植排演了《狀元與乞丐》。重逢之後,《秋風詩》被列入中國當代十大悲劇,《春草趕堂》被列入中國當代十大喜劇。壹部劇同時有三部優秀劇目入圍中國前20名,實屬罕見。
在17“梅花獎”的角逐中,莆仙戲著名演員王獲得榮譽。2011年底,仙遊李森劇團用大白兔驚艷法國。作為唯壹受邀參加巴黎中國歌劇節的縣級劇團,榮獲“最佳傳統戲劇獎”。
在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0511 CCTV 1《星光大道》節目中,莆田學院學生田在周賽第三期的《故鄉美》展演中,將莆仙戲搬上央視熒屏。2007年6月8日,福建莆仙戲劇院榮獲文化部頒發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2013年新編莆仙戲《江》參加第25屆省話劇展演,獲得多項大獎,包括最高獎“優秀話劇獎”,還獲得了組織獎。
百度百科-莆仙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