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家”是有點獨特的存在,其定義也存在著壹定的爭議。爭議點在於,“藏書家“到底該具備哪些素質?首先,普遍認為“藏書家”首先必須得有數量可觀的藏書。這個“數量”到底是多少,得隨時代而定。雕版印刷術以前,書籍稀少,壹個人有個幾百卷、幾千卷藏書,那已經是很了不起的。而在雕版印刷術盛行之後,幾千卷早已不在話下,得以萬計才是。如今,印刷技術如此發達,相較其他商品,書籍的成本也不算高,壹個家庭很容易就可以擁有幾千冊書。
而如果以數量來衡量的話,這中間存在的問題是,藏書往往與經濟實力掛鉤。於是,有許多豪富型藏書家,本身其實對於書文化並不精通,但僅僅是對書籍有著些許特殊情感,因此豪擲巨款去聚集起萬卷藏書。歷史上,這樣的藏書家不少。
其次,壹般認為“藏書家”應該具備壹些版本學、目錄學、文獻學知識。像許多知名的藏書家,如黃丕烈、毛晉、鮑廷博等,不僅僅是因為藏書數量而名載青史,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學問。於是,像以上所述的,那些豪富型藏書家,到底算不算藏書家呢?
然而,還有壹些人,他們並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藏書,但是他們關註藏書事業,著述豐富,在文獻史上有著重要的貢獻。比如廣東番禺的屈大均,他半生飄零,顯然很難有固定的居所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但是,他的學問是真的好,經史著述壹大堆,最關鍵的是,他編撰廣東文獻,有《廣東文集》《廣東新語》《廣東文選》等皇皇巨著傳世。所以,他到底算不算藏書家呢?
這個問題古來便有爭議,其實古今有許多學者都對藏書家進行分類。最有名的是清代洪亮吉,將藏書家分為考訂家、校讎家、收藏家、賞鑒家、掠販家五類。後人多圍繞此觀點進行發揮。
今天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寫到倫明。倫明也是壹個大藏書家,自己節衣縮食,也要去買書,其藏書處名“續書樓”,但是樓卻未曾築起。他稱的上是書癡了,為了得到某些書,不惜精力日夜抄校。這個群體是非常值得歌頌的。因為對書籍的熱愛,實質上是對知識和文化的熱愛。他們出自自己興趣的舉動,保存下來的其實是無價珍寶。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