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欣賞壹下這個小文物吧~ ~ ~
青瓷船形硯滴,全長16.2厘米,寬6.5厘米,高9.1厘米,設計小巧,壹手易握,因為是學習用的文具,用於硯臺磨墨加水。
整個裝置呈船形,有壹個谷倉和壹個棚子。船舷兩側放置欄桿,谷倉內塑造人物,坐成男女席地而坐的交談狀。仔細看可以發現,谷倉棚沿左側排列著油和木漿,棚頂上有壹頂帽子。左邊有壹個蓑衣佝僂的艄公當帽子。
這麽精致的“小可愛”,任何人都會愛不釋手!
元龍泉窯青瓷船形硯滴
和大多數文物壹樣,這個青瓷船形硯滴的偶然發現和重現,具有傳奇色彩。但金子總會發光,但貴重的瓷器自然不會蒙上灰塵。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龍泉當地壹位農民在外遊蕩,走進壹個叫燕兒的古窖。他不小心踢到了壹個硬物。
他拿出來壹看,喜出望外。他找到的東西是如此精致獨特,老人愛不釋手,但他沒有留給自己。
老人把這個小物件交給了當地文物部門,沒有任何報酬。正是因為老人對義的深刻理解,才讓我們看到了這件稀世青瓷珍品。
這是著名的元龍泉窯青瓷船形硯滴!
全名有點長。我們來分解壹下,意思是“元代著名青瓷城龍泉窖產的船形硯滴”。不過,起初這件青瓷硯墜並沒有引起重視,只是收藏在老人送來的溫州文管會。
當地的收藏家和考古學家認為,它只是壹個古窯的底部,燒制水平很低,所以它被留在了這個小地方,沒有進壹步的研究。直到壹次展覽機會,這塊船形硯被專家看到,於是重現於世,得到陶瓷專家的壹致認可。
文物出版社1966出版的龍泉青瓷,就是以這件船形硯墜為原型,因為這件器物是龍泉青瓷的傑出代表。至此,這件展現了古代工匠高超技藝和豐富文化底蘊的青瓷珍品,才進入人們的視野,成就了自己的巨大聲譽。
然後,這件青瓷船形硯墜從溫州文管會搬到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成為浙江省博物館的珍品之壹。
元龍泉窯青瓷船形硯滴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寶藏~ ~
如前所述,此元龍泉船形硯墜全長16.2厘米,寬6.5厘米,高9.1厘米。是宋元時期的新型文具。從整體來看,此器物呈小船狀,整體大氣典雅,船體造型精致獨特,細節線條自然流暢。
船的中部和後部有壹個船篷。船篷邊上站著壹個渾身蓑衣、微微駝背的擺渡人,細節處理得相當到位。船艙下部鏤空,作為筆墨的儲水。船頭位置刻有壹個花形出水口,方便水從這個口流出。
因此,這種船形硯滴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專家們表示,硯滴不僅是儲水的文具,也是書房中的重要擺件。元代的船形硯滴等硯滴,明代又稱為水城、水竹、水城,都是根據其實用性和優良的工藝而命名的。
其實瓷器文具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如圓三足硯、蛙形水盆、兔形水盆等。,都是中國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
現在來說說著名的古青瓷窯,江南第壹名窯——龍泉窯,以及古青瓷的魅力。龍泉青瓷不僅釉色潤澤青藍,而且光澤美麗,晶瑩剔透,猶如玉石。其他釉色還有梅綠、月光白、粉綠、豆綠、灰藍等。
南宋時期,龍泉窯日臻完善,青瓷以另壹種方式走向世界。統治者為了解決財政問題,鼓勵外貿出口瓷器,龍泉青瓷銷往世界各地。
元龍泉窯青瓷船形硯滴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相當有名,但妳聽說過“陶瓷之路”嗎?在這裏!日本制陶學者將海上運瓷之路稱為“陶瓷之路”。
於是,對外貿易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大量青瓷作坊的出現,以及制瓷技術的迅速推廣和發展,也提高了當時人們非凡的審美水平。
據說當時經常有官員和技術人員監督龍泉窯的生產。
元代龍泉窯主要為皇宮燒瓷,所以融合了蒙古文化中來自草原的豪放氣息,出土的八思巴瓷器就是證明。龍泉青瓷在傳統繼承和創新上有了新的突破。
自古以來,龍泉青瓷就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藝,誘人的釉色,精致獨特的做工震撼了壹代又壹代的瓷器愛好者。
因此,龍泉青瓷被稱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實至名歸。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