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朝的天文學家用“土歸”的方法來確定節氣,清明就是其中之壹。後來,晉文公重耳把清明節的前三天定為寒食節,以紀念忠臣介休。因為清明節離寒食節很近,清明也逐漸融入了寒食節祭祖的習俗。唐朝唐玄宗直接把清明節和寒食節包裝成國家法定節假日。後來清明節逐漸吸收了上思節踏青的習俗,逐漸從壹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壹個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作為壹個集節氣和節日為壹體的傳統節日,也於2006年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作為壹個集節氣和節日為壹體的傳統節日,也於2006年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