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詩經》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列為五經之壹。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語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的動人篇章。
《詩經》的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壹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
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流傳,而今只剩外傳10卷。現今流傳的詩經,是毛公所傳的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