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壹直致力於中國民間文藝學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學科建設。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他多次到中國農村和偏遠地區考察民俗和民間文學,也參與了傳統節日制度的制定。今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首次放假,讓更多人關註傳統節日。然而,這些節日的傳統氣氛並不濃厚。劉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在宗法制度下決定的,大多以家庭和宗族為重。清明節祭祖,中秋思念親人。現在的年輕人更註重個性展示,即使放假也很少和家人在壹起。”劉認為,傳統節日是否放假並不是最重要的。要使傳統節日回歸生活,首先要在節日發展過程中創造出壹些符合當下社會需要的內容,並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新,這樣民俗文化才能長久流傳。如何喚起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內容。“我們欠了65,438+000多年,把我們的傳統拋在身後太久了。”劉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