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加盒禮”是女方家或女孩的親友帶著衣服、鞋子、襪子、手帕和壹些生活用品到女方家祝賀,稱為“加盒禮”。相應的,女方家要辦酒席送“加箱禮”的客人。到現在從送衣服變成了送錢。
擴展數據
結婚時“加盒禮”的由來;
雖然現在加框指的是祝賀,但是加框的由來真的和“框”有關系。據說在西寧舊社會,姑娘出嫁,家裏要陪嫁壹對裝著嫁妝的紅盒子,是她奶奶在婚禮前壹天晚上打開的。她的家人、親戚和朋友仍然依次往箱子裏倒銅錢,同時還在問:“響了嗎?”
大家都回答“響了”就算過了。如果他們回答“沒響”,就會繼續扔進去。錢無所謂,主要是氣氛活躍,大家都笑了。這些壓在箱底的東西,就是“壓箱底的錢”。錢用完了才會把結婚的東西放進箱子裏。這還不夠。需要排幾個小夥子看守。
婚禮隊伍來的時候,總是被“護送”到新郎家,這叫“壓轎子娃”。娶女兒的全過程叫“加框”。雖然具體的習俗逐漸消失,但“加箱”這個名稱卻壹直保留著,久而久之,就成了出嫁女兒婚禮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