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被譽為“戲曲之鄉”、“木偶之城”、“南音之都”。全州自古就有相公爺跳棚的唱段:“問木偶人造,陳平先生何時造……”
相傳唐末王入閩時,布袋戲傳入泉州。到了宋代,已經在泉州民間廣為流傳。明代泉州木偶戲已脫離了屬於片段和雜技表演的“耍木偶”形式,可以演出大型歷史劇。
到了清代道光、鹹豐時期,木偶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藝術家們根據木蓮、西遊記、沈峰等劇的特點,創作了許多彩繪臉譜和鬼臉頭像。同時改進了可移動頭像,讓木偶前進了壹大步。
泉州木偶戲分為兩種:手掌中的木偶戲和提線木偶。
掌中木偶戲,民間俗稱“布袋戲”,自明清以來就在閩南民間流傳。它把小木偶頭和木偶的衣服連在壹起,就像壹個開口向下的布袋。
表演時,藝術家將手伸進袋狀的衣服裏,食指伸進木偶頭腔裏,拇指和三指伸進左右袖子裏,用靈活的手指將各種木偶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他的戲劇代表作包括傳統戲劇,如《大明府》和《雷萬春打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