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壹詞起源於何處,壹直眾說紛紜。據辭海說,中國是如此的有禮貌和正義,他被稱為夏。役印之美,謂之華。《尚書》說,夏是大的意思。因此,大國稱之為夏天。“華夏”指的是中國。壹些學者認為,夏起源於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朝代,夏朝。
而中國,則起源於華夏始祖伏羲的故土,華胥之國。中國先於夏季,故名“華夏”。《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認為“華夏”是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華”是“戎”的意思,“夏”是中原人的意思。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0年,黃河中下遊的夏商周民族與其他部落長期雜居,逐漸形成了華夏民族。
如下所示:
夏人生活在黃河流域,中國人生活在山西南部的關中地區,蚩尤的祖先生活在淮河以南和漢江流域。公元前2700年,夏朝領袖黃帝東征,打敗了中國領袖顏地。後來炎黃聯手滅蚩尤,占領整個中原,逐漸形成了華夏國。
由於其文明先進,在後來的歲月裏,華夏族逐漸與藏緬族、吐火羅、東夷、通古斯、西戎、諸戎、蚩尤後裔、匈奴、鮮卑等民族融合,並進壹步擴張。
到了西漢時期,壹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全新民族出現了:漢族。簡而言之,“華夏”其實是中原人與周邊蠻族異化同化的產物。它不是壹個單壹的民族,而是壹個以中華文化為紐帶的“民族聯盟”。
華夏最初指的是周朝和屬於周的“兄弟,侄子和叔叔”的諸侯國。後來又擴大到包括所有的九州地區,於是成為中國(即漢族在同壹地區)和漢族的別稱,又稱“漢代九州”。後來,“東夏”、“夏楠”和“西夏”被用來指中國的部分地區(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