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在唐代,掃墓的日子被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期是冬季至日後105天,清明節前後。因為兩個日期相近,清明節和寒食合並為壹天。
民間傳說:
第壹,祭拜掃墓。
祭拜,有的給祖先磕頭;有的圍坐在壹起吃飯喝酒;其他人放風箏,甚至互相競爭娛樂。掃墓,原本是清明前壹天(或清明前三天)寒食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融合到清明。這成了清明節的壹個習俗。
在當代中國,大部分社會墓都被改成了方方正正的小石室墓地。清明節祭掃儀式本應在墓地親自舉行,但由於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等條件不同,祭掃的方式也不同。2000年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上掃墓開始流行。
第二,去郊遊。
踏青,又稱春遊、尋春、郊遊。就是踩著草,在鄉下玩,看春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