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被流放,途中又累又餓。他用大臣解腿從大腿上割下壹塊肉,為重耳煮了湯。重耳得知後非常感激。晉文公即位後,封賞了他的大臣,卻忘了推介子。介子推不慕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後悔燒了綿山去找介休,卻發現介休死在壹片枯黃的柳霞中,背上背著母親,並留下遺言:“願師父永遠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這壹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親自帶領文武百官上山祭拜介休,卻發現那棵燒死介休母子的老柳樹竟然死而復生了。他馬上給老柳樹起了猴年“清明柳”的稱號,把寒食後的壹天作為清明節。
清明節源於春秋時期。在晉文公被流放期間,解推大臣為他割肉煮湯,但晉文公繼位後就把解推給忘了。晉文公後悔了,放火燒了綿山去找它。事後得知介子推已死。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這壹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親自上山祭拜介休,發現被介休燒死的柳樹竟然死而復生了。因此,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