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出口企業。
封關期間,上海貨運基本停止,工廠海外訂單無法及時送達,不僅影響了上海本地企業,也大規模影響了所有進出上海海關的企業。除了出口企業,還有壹類不可忽視,就是產品依賴進口零部件,不能按時到貨。
二是電商公司。
壹直覺得國內電商有點太泛濫了,充滿了非理性和經濟規律。
啟封後,各小區禁止快遞和外賣,快遞員來不及分揀貨架上的物品,導致大量快件堆積在路邊。公司的壹個同事點了壹份咖啡外賣,外賣放到樓下貨架後居然丟了。調出物業的監控後,發現是被壹個路人拿走的。在快遞的投遞和保管中,物業壹直在逃避責任。
第三是餐飲企業。
餐飲就不多說了,長期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今沒有根本扭轉。壹些餐飲品牌在這期間也嘗試過逆勢擴張,結果自然是不成功的。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不僅僅是階段性影響,更是壹種“生命力”。
大致有兩種壓力:
轉型壓力。很多行業的市場發生了變化,甚至是不可逆的變化,企業很難再像過去那樣繼續經營下去。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轉型,相當於重新創業。難度可想而知。經營者與創業之初相比變化很大。從頭再來並不容易,很多人也未必能重新找回激情。
內部壓力。相對於操作人員,員工的抗壓能力更弱,他們的負面情緒會影響操作人員。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理解經營者的難處。這種視角上的差異會被疫情放大,可能會嚴重影響經營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