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切割,構圖的處理,簡單、疏密、虛實、主次的藝術處理,都是極其精致的,卻又能自然穩重,沒有壹絲斧鑿的痕跡。勾、刮、擦、指的古老筆觸和水墨色彩渲染的豐富層次,塑造的漓江水彩天光、奇峰倒影、竹林農家、煙雨漁排、芭蕉新瀉,構成了壹幅層次豐富、空間深遠的迷人畫卷。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這些都是畫家根據個人的藝術理想和審美經驗,在胸中勾勒出的漓江山水。所謂“山河相逢有跡可循”也叫。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歷史口碑內涵,名句“江青山如玉簪”的寓意和音韻,都融入了藝術家的心靈和審美創造。
清新明亮、典雅安詳、綿長寬廣是白雪石漓江景觀的總體魅力。就每壹個個體而言,似乎都是節奏各異的優美樂章,像“山河”壹樣深邃流暢;像平湖的秋月壹樣舒緩寧靜。《春江花月夜》裏有壹段燦爛的距離...總之,石雪先生的漓江景觀令人耳目壹新。凈化心靈壹塵不染的感覺。“畫如其人”也叫,是畫家心靈的寫照。頹廢,抑郁,傲慢,或者裝腔作勢扭曲的藝術心態,從來沒有和白先生聯系在壹起。
白雪石先生以其對藝術理想的真誠,對創新的執著追求,對突破舊的語言定勢的勇氣,以其畢生的藝術實踐,在現代中國國畫的創作與創新方面,確實走出了壹條成功的、令人感佩的藝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