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象化,側重於意象群落的排列組合。
2.象征,增強詩歌的含蓄性和模糊性。
3.立體,通過時空轉換和蒙太奇,引起詩歌情感結構的跳躍和立體感。
朦朧詩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的全面復蘇而出現的壹種新的詩歌藝術潮流。朦朧詩的精神內涵有三個層次:壹是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黑暗中求光明,體現探索意識和強烈的英雄主義;第三,基於人道主義特別關註人。
朦朧詩以內在的精神世界為主要表現對象,運用整體意象象征、漸次意旨隱情的藝術策略和方式,從而使詩歌文本處於表意與隱意之間,呈現出詩歌語境模糊、詩意模糊、意義豐富、主題闡釋多元等特點。
朦朧詩改寫了以往描寫現實和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徑,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朦朧詩”的興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興起。
朦朧詩的代表作品有:
1,相信未來
我相信未來是食指在1968寫的壹首晦澀的詩。這首詩以其深刻的思想,優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詩風,讓人們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好好生活,如何鼓勵自己,如何堅定不移地遵守對明天的承諾。這首詩以手稿的形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很快在壹代年輕人的口中流傳開來。
2.遠近
遠近都是默默無聞的詩人顧城的詩。詩歌充滿了哲學思考,壹種對人與自然的思考,壹種對人的思考。這首詩除了朦朧的美,就是無盡的遐想空間。詩人對詩歌留白藝術的處理,恰恰賦予了詩歌更深遠的意義,使其充滿了更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