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政策(suíj ngzhèNGCè)是壹種不抵抗侵略,容忍和縱容,屈服,勾結和妥協侵略者而犧牲其他國家的政策。二戰前,這壹政策最積極的推動者是英、法、美等國。20世紀30年代以前,綏靖主義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持日本作為屏障阻止蘇聯,鎮壓人民革命。
這從凡爾賽體系和華盛頓體系就可以看出來。這在《道斯計劃》、《揚計劃》和《洛迦諾公約》中更為具體。慕尼黑危機將“綏靖”推向了頂峰。“綏靖”成了安撫、扶植漢奸的做法。
綏靖政策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
壹是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與日俱增,極大地損害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二,也影響了英法和蘇聯的關系,失去了寶貴的盟友。
第三,綏靖政策鼓勵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綏靖政策的來源有:歷史上的綏靖政策傳統、對法西斯國家力量的無知、英國傳統外交政策的影響、國內和平主義的盛行、美國被排除在歐洲大陸之外。
此外,綏靖政策的實施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氣候和國際關系密切相關。在國際關系緊張的20世紀30年代,各國都在追求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對侵略采取綏靖政策,以避免戰爭。但這壹政策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使其更加肆無忌憚地擴張領土,削弱他國。
綏靖政策的教訓是深刻的。它告訴我們,侵略不應該妥協退讓,而應該堅決反對和打擊。同時,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應對全球性威脅,以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