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飯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海中,民俗文化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中國有很多流傳到現在的民俗文化需要我們來保存,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們民族品格有跡可循的證明。那麽,有哪些中華民俗是值得我們傳承、保護的呢?
首先是團圓飯。在新的壹年伊始,中國的家家戶戶都會度過同壹個節日?春節。這幾乎算得上是壹年中最重要的壹個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在外漂泊工作、為人生奮鬥的遊子會紛紛趕回家中, 和家人壹起慶祝這個美好的節日。在除夕夜晚上,團聚的壹家人會圍坐在桌邊,吃壹頓熱鬧快樂的團圓飯,感受家的溫度和幸福。這不僅是民俗文化,還是我國從古至今?家文化?的延續,是值得被傳承的。
第二個民俗是清明節的習俗。我國有壹個傳統節日是清明節,被規定為法定假日的它可見地位很高。在每年的清明節這壹天,人們會組織家庭上山踏青或者出門遊玩,再者就是十分重要的掃墓。為了表示對祖先以及逝者的敬愛,人們都會祭祖或者祭拜家中亡人。這種習俗代表著中國人對大自然以及逝去的人們的尊重。
實際上,太多的民俗文化需要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來繼承和發揚了。例如每逢佳節,大街小巷就會出現舞獅的隊伍,好不熱鬧;過年時北方人們吃餃子、南方人們吃年糕,家家貼紅對聯;元宵節大家聚在壹起吃湯圓、吃元宵;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朝鮮族的民族特色舞蹈象帽舞;中秋節賞月並吃月餅等等。而民俗文化也不單單只是節日習俗,實則還涉及到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