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已有2000年歷史,多為經色、條紋色、經緯花、先條紋色、方塊花、條紋花、幾何骨架花,圖案對稱,四個方向連續,色彩鮮艷,對比強烈。它是壹種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與南京雲錦、蘇州晉松、廣西壯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
四川古稱“蜀”、“蜀國”、“蠶叢之國”,是蠶桑絲綢業最早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壹。蜀錦興盛於春秋戰國,興盛於漢唐。因產於四川而得名。在傳統絲綢織錦的制作中,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蜀錦的歷史
蜀錦歷史悠久,秦漢後期大量生產。早期主要由多根經線組成(經錦)。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蜀國未至中國,鄭、魏、齊、魯皆產錦。”又有雲:“蜀國自接中原,織造西傳,蜀錦自魏晉以來盛”。西漢時期蜀錦品種繁多,花色繁多,用途廣泛,銷往全國各地。
三國時,蜀國宰相諸葛亮把養蠶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在當時,蜀錦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太平禦覽》引用諸葛季梁的話:“今民窮國空,克敵制勝之本只贊。”
蜀錦技術在唐代有了很大發展,並遠銷日本和波斯。唐代保存下來的蜀錦種類很多,有團錦、紅獅鳳錦等。它們的圖案有團花、龜甲、格子、荷花、鳥獸、鬥羊、鳳凰、泳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