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思想家任先生認為,壹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國家興亡之學,民族興亡之學”,必須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的普及和教育,發揮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我們認為,加強傳統文化和歷史知識的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歷史意識、弘揚傳統文化精髓的重要舉措,也是現代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尚德”和“禮義之邦”聞名於世界民族之林。經過幾千年的不斷培育、實踐和發展,愛國、誠信、善良、忠誠、敬親、和而不同、求新、勤學、敬業等道德要求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高度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導向作用,對於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壹些短視、庸俗、自私、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只要我們能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繼承其優點,摒棄其局限性,努力賦予其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社會主義時代精神,它就壹定會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壹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為“以德治國”的實施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