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確定主題,中秋;
3.整理中秋節的起源,相關的童話和古詩;
4.排版白皮書,並對白皮書有所了解;
5:畫圖,並填寫內容,第三步寫完收尾;
6.修飾文字、字跡、景物;
7.和家人分享,聽聽他們的評價。
中秋節,又稱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許多民族和漢字文化圈各國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的價值只是三秋的壹半,因此得名,有些地方把中秋節定在8月16日。[1][2]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的華僑,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中秋節開始,就有了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延續很久。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中秋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李周,《禮記·月令》中說:“中秋之月滋養衰老,遵循稀飯飲食。”
中秋詩:願人長久,千裏好風光。——《水貂頭·陳冰中秋》石
我住在首都,轉眼間就到了中秋節。——《滿江蕭泓朱鏡華》清秋瑾
十輪霜影轉庭,今夕是寂寞壹隅。——《中秋之月》舒